简介: 观点: 饭店是人类相互交往的产物。随着人们外出公干、经商、求学等活动的形成和发展,逐渐发展起了供人们居住、用餐、休息的服务设施,古代把这些设施称之为客馆、旅店、驿站。为什么称驿站,这是有道理的。到了秦汉时期接待客人的住宿设施形成了按接待客对象划分了档次。大体分三个档,第一档为接待外国使臣的为客馆,第二为接待各级官史的为旅店;第三为接待普通百姓的为客栈。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社会交往很活耀,旅店业非常盛兴,有各类榻房、店铺、旅社1600多家。到了元、明、清时期,饭店业进一步发展,出现的旅社、客栈、旅店、佳人旅社、商人餐馆、平尼铺房二千多家。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入我国,中国轮为半封建半殖氏地社会,英、德、日、俄、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广州、上海、武汉、天津、哈尔滨等城市建设了一些饭店,像上海的和平饭店、锦江饭店、国际饭店、武汉的旋宫饭店、江汉饭店、天津的利顺德、广州的爱群、哈尔滨的马迭尔饭店就是英国和俄国建造的。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沿革,饭店称胃也不断变化,解放以后我们把档次高的叫宾馆、饭店;把一般的社会的饭店称为旅馆、旅店、客栈;对坐落在公路边的小店称为马车店或大车店。对于机关内部用于接待客人的服务设施给称“招待所”,对于既住宿又办公的地方叫做公寓。不管叫什么名称,它的性质是一样的,供客人住宿、用餐、休息的场所,高档宾馆还有重多的服务设施,如美容、健身运动、商务等活动项目。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饭店业迅速发展,北京一般称宾馆饭店,广东省和香港把饭店称为酒店。 一、饭店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我国饭店业的发展 饭店是旅游业的物质基础,是发展旅游业的支柱,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条件,没有足够数量的饭店不仅旅游业不能尽快发展,就是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也将受到限制。饭店的数量、规模和档次结构的合理配置是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手段。足够的合乎标准的旅游饭店是重要的投资环境,境外客人来了无处住或住的条件很差,当然人家不来投资;旅游客人来了住不上合乎标准的饭店,人家根本不会花钱来中国旅游。饭店的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面貌,足够数量的饭店不仅促进旅游业发展,也可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为重大贡献。 1978年前我国仅有302家具备档次的饭店,3万多个房间,每年接待的旅游者只有十几万30多万人。当时由于饭店不足北京、上海、广州等口岸城市,每天都有许多客人住不进饭店,堆压在机场上,有的从北京拉到天津住,上海的客人拉到苏州住,往返折腾,客入怨声载道,纷纷表示不满,为客人住不进饭店甚至惊动国家领导人调军用飞机把甲地客人拉到乙地居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对饭店建设做出了具体方案,一个以改建与新建相结合、中资与引进外资相结合、国家兴建与地方、部门、集体、个体兴建相结合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下来,大大加快了饭店建设的步伐,迅速增添了饭店的数量。前15年的客观实事告诉我们,要想较快地发展我国旅游业,适应国家整个改革开放的需要,必须首先建造足够的合乎国家标准的旅游饭店。旅游部门的广大职工和从事饭店建设的基建职工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到1988年底中国旅游饭店的数量已由1978年203座增加到1496座,客房22万间,翻了三番。 大批具有现代化水准的饭店出现,不仅增加了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满足了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且也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国家的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到1994年底全国旅游外汇达到了73.23亿美元,提前三年突破了外汇5O亿大关的任务。特别是1988年我国饭店业实行星级评定以后大批星级饭店出现到1995年我国旅游饭店已达到3720家,客房48.6万多间,营业收入己突破636.01亿元人民币,中高饭店己由大城市,口岸城市向地县级普及,饭店业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管理标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己实现了与国际水平的接轨,各种数据表明,饭店业不仅成了旅游行业中的支柱产业,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已显示了它强有力的生命力。 二、我们是如何在短期内解决旅游饭店严重不足问题的呢? 为了加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国务院指示,发展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要“中央、地方、部门、集体和个体一起上”,在这个五个一起上方针的提引下,大大调动了各部门、各地方建造旅游饭店的积极性。建造高档次的、现代化的旅游饭店,需要大批资金,那么资金从哪里来呢?当时采取的方针是,国家重点投资、引进外资、中外合资、地方和企业,集体部门自筹,群众积资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解决饭店建设资金问题。从而一个全国性的改造老饭店,扩建、新建旅游饭店的高潮很快形成。 1、改造老饭店和招待所,提高老饭店的档次,把招待所改造成为饭店,使老饭店变新貌,这是解决饭店紧缺的第一步。从1979年2月上海饭店会议起,各地各部门根据旅游发展的需求,对自己管理的饭店和招待所分期分批的进行更新改造,更换设备,重新装修,增添服务项目,将套间变单间,将办公用房、后勤用房改造客房,到1984年全国200多家老饭店,普遍进行了装修改造,增加客房8600间,这对解决当时的燃眉之急起了重要作用。像广州华泰宾馆、北京友谊宾馆的南北配楼、南北工字楼都是由招待所改造成为大型三四星级宾馆的。 2、国家重点投资与国家各部门、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建造了一批旅游饭店,像北京的华都、燕翔、广州南湖、华侨、上海宾馆、河北宾馆、山西大酒店、内蒙古饭店、兰州金城宾馆,湖北睛州、湖南芙蓉、山东齐鲁,云南昆明、江西青山湖,黑龙江天鹅、沈阳凤凰这批饭店基本每省一座,有的两座到三座。这是我国发展旅游饭店的重要一步,“六五”、“七五”期间国家总投资60多亿人民币,上了800多个饭店项目,这些饭店主要集中在口岸城市,旅游热点城市和省会城市,较快地解决了口岸城市的卡勃子问题。 3、引进外资和利用国际商业贷款建造旅游饭店是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途经,从1980年珠海石景山旅游中心第一家外资饭店开业开始,到1993年底全国有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方投资的旅游资饭店498座客房10万7千间,引进外资150多亿美元。 4、部门,集体和群众积资建饭店,这也是一项非常有效地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