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鼻祖交不起房租!许留山何以落败至此?饮品
许留山落荒而逃,多少有些令人唏嘘。
港媒报道,许留山旗下的多家香港分店连续遭业主向香港等法院上诉,追讨拖欠租金。今年5月,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作出判决,对许留山颁下清盘令,停止公司生产运作,待将所有资产变现偿还债权人后,按法律程序宣布公司解散。
按照媒体报道,在此之前一年内,许留山已经有至少12家香港分店结业,其中包括铜锣湾利园山道店及尖沙嘴金马伦道店在内,多家分店遭业主追讨租金。
因拖欠租金闹上法庭,被法院强制执行资产变现,许留山的离场着实有些“不体面”。
餐饮业的网红鼻祖,喜茶(们)都难以望其项背
现在喝着喜茶、茶颜悦色的年轻人,可能无法想象当年的许留山火到什么程度。作为餐饮业的一代网红鼻祖,许留山的“网红效应”是今天的喜茶、茶颜悦色(们)无法比拟的。
在没有朋友圈,没有抖音的当下,许留山自有一套圈粉法则。
▲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火到被当红偶像写进歌里的甜品站,TWINS的《友谊第一》里有这样一句歌词:让我们结伴探访许留山,感情不必分你高班我低班。
电影《小亲亲》里,许留山是郭富城和陈慧琳的约会地。
▲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许留山成为香港的甜品地标之一,即便许留山后来在内地开设分店后,很多内地人还是会打着飞的去香港品尝“地道”的许留山芒果西米捞。以至于很多旅行社在行程中将打卡许留山纳入其中,身边一位70后的姐姐,在很长一段时间每一次去香港都会将许留山作为第一站,至今对许留山当年的招牌产品如数家珍。
▲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2008年,许留山正式进军内地市场,以深圳为第一站,迅速扩大版图。巅峰时期,许留山开到近300家门店,并将店开到了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加拿大温哥华、韩国首尔、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2011年,许留山在香港餐饮界拿下“甜品天王”的称号。
▲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遥看当年的许留山,它的爆火不只是因为它早早地掌握了娱乐圈粉的法则,还来源于它的“真材实料”。1992年,许留山首创芒果西米捞,成为许留山的大爆款,也成就了一款经典港式甜品;2000年,许留山推出“杯装鲜果爽特饮”,掀起了一股“边走边喝”的风潮,这是外带茶饮的雏形。许留山的杨枝甘露、芒果班戟、芒椰芒果爽、芒果双皮奶、芒椰红豆西米露,曾是当年人们百吃不腻的甜品。
时至今日,杨枝甘露的受众群体依然庞大,芒果依然是甜品、新茶饮中的爆款原料,甚至椰汁在今年也迎来了大爆,但许留山的“神话”却成为过去式。
60年老字号,跌下神坛只用了5年
当年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落寞。
这已经不是许留山第一次被传“清盘”、“倒闭”、“破产”,许留山的落败,早见端倪。
在港媒报道中,早在2015年,许留山的经营状况就堪忧。许留山2015年整年除税后的亏损金额达到825.86万港元,此后的几年里,许留山的营收状况一直未见好转。但当时,人们对于许留山依然抱有“爷青回”的希望,毕竟,许留山是一个真正白手起家,历经沐风栉雨坚韧成长起来的一个品牌。
许留山的招牌名称,源自第一代创始人的姓名。许留山,一名来自广东普宁的中医,最早在香港街头推着手推车卖龟苓膏。1970年左右,许留山儿子许慈玉接手摊子,转型卖凉茶+龟苓膏,并为纪念父亲把店名改成“许留山”。许慈玉比父亲更懂得运营,在转型凉茶后,许慈玉就迅速把凉茶店做成了“网红店”。
到了80年代,许慈玉又为店面加入了糖不甩、菠萝糕等港式小吃;90年代开始,许慈玉开始带领团队探索以芒果为主打的鲜果甜品,成就了后来的许留山。
2020年,是许留山集体败走的一年。3月,因为香港欠租报道,许留山登上微博热搜,许留山中国通过官微自嘲“这可能是许留山60年以来最火的一次”,并声明内地门店的营业状况不会受到影响。而事实上,该年,以杭州为代表,许留山上演了一波大规模闭店潮。如今,点评网站上,大部分许留山的门店均显示为歇业闭店的状态。
▲图源微博,仅学习勿商用
许留山官网上的数据,更是“定格”在了2017年:“2016年,许留山全球分店已超过260间,而首间副线品牌Mango Cottage亦于马来西亚隆重开幕。2017年,许留山成功进军韩国,位于首尔的首间分店正式开幕……”
我们没有等来许留山的“爷青回”,没有等来其副线品牌Mango Cottage的大爆, 从2015年被媒体报道亏损,到2020年爆发大范围闭店,60年许留山从风光到彻底落魄,只用了5年的时间。这样的许留山,想要东山再起,太难。
许留山的败走,到底哪里出错了?
有人说港式文化的落幕以及疫情的爆发,是许留山落败的主因之一。其实,这些外因映射到许留山的整体发展历程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真正导致许留山走向衰败甚至破产的关键原因,是决定其品牌发展走向的“内因”。
1、固步自封
这是一个很多老字号都存在的问题。名气成就了它们的地位,同时也为它们带来了一个“舒适圈”,它们在舒适圈里“躺平”享受着曾经的努力带来的红利,待到发现问题,很多时候已为时晚矣。
从1990年到2000年,是许留山的高光时刻,它的高光时刻源于它不断的努力,许留山的经典爆款均出自这个时期。在此之后,再难见爆款。门店设计亦是如此,从90年代到如今,像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这样的连锁品牌,不知道已经经历过多少代门店升级与迭代,而许留山的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气质”,只在装修上进行了“微调”。
消费者对品牌没有绝对的忠诚,一个让消费者失去新鲜感的门店,很快会被消费者抛弃。毕竟,一个菜单,一个爆品,能火一年,但火不了60年。
2、定位不符
近些年,网上流传有太多关于许留山产品品质与价格方面的吐槽。一杯甜品30+元,被网友称为“只适合偶尔消费”,这并不是最致命的。因为当下年轻人的价格敏感度很低,一杯30+元的甜品,如果在口感、颜值、服务等方面符合预期,又出自许留山这样的“大牌”,事实上完全可以接受。但许留山却自砸了招牌,在其他甜品或茶饮品牌,将大块水果装满半杯的时候,许留山有的门店将招牌系列中的芒果切成了“丁”,有网友直言,这不是一杯甜品,而是一杯芒果汁。
与定位不符的产品品质与价格,让许留山的顾客加速流失。
3、管理松散
甜品本身就是一个产品壁垒极低的行业,甚至,有时候根本没有壁垒。
消费者为之买单的是什么?除了品牌通过不断创新带来的新鲜感之外,还有品牌溢价。而品牌溢价需要企业历经长时间持续不懈的经营才能形成,但崩塌可能只需要一瞬间。
但在前两年记者曝光的许留山制作间是这样的:用刷餐具的刷子刷鞋子;用腐烂的水果榨汁;员工咬过的芒果继续使用;员工一边操作一边偷吃;吧台抹去过期甜点的生产日期继续售卖;不消毒餐具……许留山对加盟店的管理松散,食安问题频繁出现,导致品牌形象大为受损。本就没有壁垒,再去触碰食安底线,很容易让消费者“转投他店”。
4、决策失误
许留山不姓“许”,有可能姓“邓”。
2009年,为了启动许留山在马来西亚市场的业务,创始家族股东将全部股权卖给马来西亚一家投资公司Navis Capital,新投资公司对管理团队进行大换血,一系列的“骚操作”最终导致广州门店改名为“邓留山”,这一事件在当年也曾引发关注。许留山也在此期间开始明显走下坡路。
2015年,Navis Capital又将许留山以5亿港元的价格全资转卖给煌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几经转手后,许留山的人气大不如前,颓势愈发明显。
小结
60年,对于一个餐饮企业来说,寿命已经不短。但因为有60年的沉淀,它的败走令不少老顾客感到可惜。究其原因,许留山不是败给了当下的“网红店”,而是败给了它自己。就如同很多其他老字号一样,将他们逼上绝路的不是“后浪”们,而是他们比“后浪”总是慢半拍的反应速度。
固步自封的老字号败走市场,跟随潮流趋势的老字号依然傲视群雄,无论是老字号,还是市场上的新晋品牌,跟得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才能真正适配市场,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饮Sir,由饮品报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饮品报(ID:DrinkNewspaper),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