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二认怂背后 单品作战魔法失灵?头条

首先是多维“下降”,业绩表现不佳 。九毛九集团公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太二酸菜鱼的翻台率从4.4下降到3.5;人均消费从80元下降到77元;同店销售下降22.3%;门店利润率从21.8%下降到14.3%。
其次是打破坚持多年的“标签式”规定,“超过4人就餐不接待”成为历史 。按照消费者反馈,太二酸菜鱼已大范围改造店铺,全面上线“6人桌”。
第三是九毛九“一哥”地位不保 。“太二认怂”这一热点词汇背后,是怂火锅接力太二酸菜鱼,或将成为九毛九的下一个力捧对象。
▲图源:太二酸菜鱼官方微博
太二跌下 “神坛”,是否意味着酸菜鱼大单品餐饮时代的终结?而餐饮行业的大单品故事,又该怎样续写?
曾经的现象级酸菜鱼
换个“马甲”做顶流
作为酸菜鱼餐饮的绝对头部,太二的发展历程,浓缩着整个酸菜鱼餐饮的兴与衰。
在太二酸菜鱼跌下神坛的同时,各类酸菜鱼馆悄然消失在街头巷尾。甚至,早于太二的业绩下滑,酸菜鱼餐饮早见颓势。
小编社区周围,在2016年至2018年间火爆到常年排队的一家“奶汁酸菜鱼”夫妻店,在2020年把招牌改成了“特色鹅锅+酸菜鱼锅”,特色鹅锅取代酸菜鱼成为这家餐馆的C位;500平右右的“咱家酸菜鱼”店,在小编仅去吃了一次后,就贴出了“转让”的告示。
还有曾经定位于“可以喝汤的酸菜鱼”的九锅一堂,在2020年重新做了重庆菜;在其之前,另一酸菜鱼品牌阿强酸菜鱼则升级为“阿强家真致川菜”。
各类酸菜鱼馆以消费者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开酸菜鱼门店10329家,但关店数则达到了11299家。同期的百度指数也在一路下滑,到2020年1月酸菜鱼搜索指数整体同比下滑34%,整体环比下滑4%。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是国民不爱吃酸菜鱼了吗?并不是!百度指数显示,2021年10月,酸菜鱼的百度资讯指数迎来高峰,高于平均值数倍之多。
酸菜鱼又一次翻红了,只不过,翻红的场景从餐厅变成了直播间。迎着预制菜的风口,预制酸菜鱼成为直播间里的顶流。就连太二,也在抢着分羹这碗“预制菜”。 酸菜鱼预制菜的走红,意味着酸菜鱼再次穿越了生命周期 ,开启新一轮的增长。
这意味着, 消费者抛弃的并不是酸菜鱼这道菜品,而是酸菜鱼餐馆,这是为什么?
九锅一堂改回重庆菜之后依然卖得很火,窄门餐眼显示其在全国现有门店94家,只不过,酸菜鱼和重庆毛血旺、江津花椒鸡一起“组队”成为它的招牌菜。
显然,九锅一堂早早洞察到, 单一的产品结构并不利于持续吸引回购,这也是大单品餐饮的“硬伤” 。对于太二来说,当消费者对其“二文化”的新鲜感日渐减弱,当消费者拿着它家的酸菜鱼和川菜馆的酸菜鱼做对比时,就已意味着,太二的大单品光环已经式微。且以太二为代表,酸菜鱼餐饮还未找到穿越品类周期的出口。
大单品战略失宠
“酸奶大麻花”们还值得加盟吗?
从餐饮创业者蜂拥而至到预制菜占领直播间C位,从包装成品牌化的专门店到零售化,挖掘酸菜鱼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会发现: 将酸菜鱼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的核心力量,不是酸菜鱼本身的国民度,而是酸菜鱼品类自身的创新 。这一点,在炭锅牛蛙、小龙虾 、辣椒炒肉等大单品餐饮形式中均可以看到。
▲图源:太二酸菜鱼官方微博
从消费层面看大单品餐饮,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单品类餐厅,是因它呈现出来的聚焦性和专业性。中饭协快餐委调查数据显示, 超9成的消费者会因为某一特定的口味或单品而选择消费 。面对同样的产品,39.8%的消费者认为单品类餐厅“出品更加专业”,37.6%的消费者认为单品类餐厅的“口味更好”。
但正如酸菜鱼单品餐饮所呈现出的发展走向一样,单品类餐饮的特性使然,几乎所有的单品类餐饮均无法实现持续做强做大的梦想。那么, 单品类餐饮还值不值得做?对于小微创业者来说,单品类餐饮还能不能加盟?
在《餐饮界》新媒体创始人鹤九看来,所有餐饮形式都值得被重做。但单品类餐饮的生命周期更短。 在单品类餐饮赛道上赚到钱的主要有三批人:一是推动品类创新的“开拓者”;二是抓住品类上升红利的“投机者”;还有就是推动品类穿越周期的“剩者”。
小微创业者要做的是“投机者”,在品类上升期加入赛道,紧跟头部做产品,享受头部教育市场的“现成”成果 。而 “开拓者”和“剩者”往往是同一批人 ,比如太二、蛙来哒。它们在品类上升期就快速建立起品类第一的认知,实现名利双收。当下,太二试水预制菜,未尝不是穿越周期的一种尝试;而蛙来哒在近两年则在努力将运营板块向上游延伸,通过加强牛蛙的品控,推动品类的规范化发展来推动整个牛蛙品类在餐饮市场上站稳脚跟。
而单品类餐饮模式在近两年备受质疑,却并非仅是因为太二(们)的发展瓶颈,更多的是那些层出不穷的“昙花式”单品餐厅。
曾经风刮得很大的泡面小食堂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泡面小食堂高光时刻,有品牌公布获得了千万级融资,有品牌请了明星代言人。仅用了一年时间,泡面小食堂就在全国开了成千上万家门店。
比泡面小食堂创业加盟门槛更低的还有各类“酸奶大麻花”、“手撕奶包”等等,几平米的档口,投资两至三万元就可以满足年轻人的创业梦。
无论是泡面小食堂,还是酸奶大麻花,这种根本不存在技术壁垒的餐饮形式,均很快被市场淘汰。这些所谓的“网红”单品类项目,成为小微创业者的噩梦。
事实证明,单品类餐饮的赛道会依然火爆,它还将迎来更多的餐饮人,而决定能否赚钱的,不仅有实力,还有时机和选择。
创新(业)风向
从大单品战略转向战略大单品
综上所述, 大单品战略指的是餐厅将某个细分品类单拎出来,聚焦特定群体消费心智的一种定位打法 。这种打法下走红的品牌一般起于品类创新,但同时也受制于品类创新,因为在单品类内很难实现持续创新,这会导致顾客慢慢失去新鲜感。
当越来越多的案例直指大单品战略无法支撑品牌持续做强做大,品牌又该拿什么突破困境?同样做大单品,为何有些品牌并未受单品类的限制?
▲图源:费大厨辣椒炒肉
以费大厨辣椒炒肉为例,在所有湘菜小馆里,几乎都可以点到一份辣椒炒肉。和很多大单品餐饮一样,费大厨对辣椒炒肉进行了创新,并以“品牌+品类”的命名方式强调其大单品效应。但是,去过费大厨的人都知道,费大厨的大单品不止于辣椒炒肉,它还加入了“鱼、肉、禽”等多品类的特色湘菜,形成了以辣椒炒肉为核心的“ 大单品矩阵 ”。
再以正新鸡排为例,2020年,正新鸡排开始引入炸串新品;2022年,大批正新鸡排门店更名为正新炸串。但如今,正新炸串的热卖单品,依然是鸡排。与此前只卖鸡排的正新相比,鸡排对于正新的意义,从“大单品牌战略”变成了“战略大单品”:鸡排依然在行使其大单品的意义,但正新的大单品效应已不只靠鸡排来支持。
大单品战略更强调的是单品类定位,它是由品牌战略诞生出的大单品;而战略大单品则更聚焦于产品价值,如正新的鸡排一样,它是由爆品穿越多个周期沉淀而来,形成品牌的一种味型符号,刺激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口味上甚至情感上的依赖。
▲图源:茶颜悦色官方微博
茶颜悦色在其3月3日的推文里提到:快10年的幽兰和声声,没有漂亮的海报,没有显眼的广告位也一样卖得好;虽然折腾了这么多新本,但大家好像还是对“老本”情有独钟。还有书亦烧仙草,在书亦的各类营销文案中,已难见烧仙草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新品,但并不影响烧仙草的持续热卖。
费大厨的辣椒炒肉、正新的鸡排、茶颜悦色的幽兰和声声、书亦的烧仙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战略大单品。它们是品牌大单品矩阵中的核心,助力品牌形成消费心智。
正如上述品牌的大单品矩阵一样, 战略大单品架构,一般是由核心大单品和“绿叶”大单品组成 。一是通过“绿叶”突出核心大单品的价值;二是由“绿叶”为核心大单品输送营养,同时“绿叶”更迭带来的新鲜感,还可以为核心大单品引流。
所以,战略大单品的形成,需要品牌研发力的支撑, 它让消费者知道,品牌的特色大单品是什么,但特色又不止于大单品 。
大单品战略是一种定位法则,它是通过聚焦的方式突出品牌的专业性;而战略大单品是一种运营手段,它的底层逻辑倾向于爆品思维。
在当下看来,无论是大单品战略还是战略大单品,在餐饮行业都还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只不过,每一个由大单品战略包装出来的品牌,都终将面对“生命周期”的问题,而太二则又证明,仅靠营销穿越周期并不可取:由产品创新打造的大单品光环,需要用产品创新来维持。
本文由餐饮界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