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八大现象级热点,这些流量逻辑值得深思头条
2024年的餐饮业,在总体焦虑的大氛围下不断迸发出新的机会,在存量竞争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品牌/事件在掀起流量盛宴。
在2024年的流量盛宴里冲浪,我们会发现,新变化、新逻辑、新机会就在潮起潮落之间悄然诞生。
本篇文章将盘点2024年食饮界八大现象级热点事件,透过热点我们去发掘行业变化,洞察底层逻辑,预见行业风向。
01、天水麻辣烫:城市流量逻辑≠餐饮流量逻辑
2024年3月,天水麻辣烫爆火。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16日,天水麻辣烫在各大社交媒体的播放总量达到10亿+次。
将流量效应投射到线下,天水麻辣烫的爆火带来两大现象。
一是天水旅游热度陡升。公开数据显示,从2024年3月初至“五一”假期结束,短短两个月时间,人口只有300万的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1338.17万人次,同比增长35.69%。
二是天水麻辣烫创业热潮汹涌而至。天水麻辣烫在全国密集开店,在大江南北遍开花。但紧随其后的是批量闭店。根据各地媒体观察报道,在五一前后,天水麻辣烫就迎来了闭店潮,济南一家天水麻辣烫门店仅开业18天。
在餐饮赛道上,天水麻辣烫在历经短暂的热闹后又再次回到“小众餐饮品类”队伍中。
从餐饮视角看天水麻辣烫创业流量的“来去匆匆”,广大创业者在其中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错将城市流量逻辑引用到餐饮流量逻辑中。
▲图源:相关报道
在天水麻辣烫创业潮初期就有很多资深业内人士预言“注定是昙花一现”。因为天水麻辣烫和淄博烧烤的流量逻辑一致,它们的逻辑是 以美食为切入口提升城市的声量,为文旅带来细水长流的流量。因此,地域特色+城市基因+美食元素,才是天水麻辣烫(们)爆火的根本原因。
一旦脱离了本土环境,少了融合人文因素的就餐氛围和基于本土供应链的高性价比,将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放置于广泛的餐饮市场中,并不具备明显的差异化壁垒。如此,在当下充分竞争的环境下,盲目创业的天水麻辣烫门店又何谈“卷赢”?
02、南京阿姨手冲咖啡:与其说是降级,不如说是回归
社交媒体时代,流量事件的魔幻程度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比如南京阿姨手冲咖啡走红事件。
阿姨的“手冲”方式是开水冲泡三袋雀巢速溶咖啡,然后封装插管,全程“透明”操作,一杯卖10元。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到极致的模式,火了!
▲图源:百度图片截图
伴随该事件冲上热搜,消费降级再次被广泛热议。但在餐饮界看来,与其说是消费的降级,不如说是消费的回归。流量对南京阿姨手冲咖啡的追捧,恰恰折射出当代消费者对消费本质的重视。
“全程透明”的操作流程其实是对诚信经营的诠释;朴实的场景、简单粗暴的制作过程,和讲究花样百出的餐饮大氛围形成极强的反差感,反而让网友感到新鲜有趣;还有阿姨本人的直率性格和慈爱笑容,正是人们追求的“人间烟火气”;以及速溶咖啡本身的“怀旧感”等等,从诚信经营到返朴归真,再到充满邻里烟火气的服务,这些才是南京阿姨手冲咖啡走红的根本原因,这些也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品和服务的本质。
03、八合里66牛肉火锅节:造节营销的完整样本
2024年6月,八合里66牛肉火锅节引发多方热议。活动期间,#八合里66牛肉火锅节#微博话题的阅读量达到5600万+,同期刷屏小红书、抖音等多个社交平台。线上的流量狂欢引发线下的消费热潮,根据八合里品牌方给出的数据,八合里门店实现全面爆单,翻台率普遍在3.0以上,其中,深圳海岸城店6月6日当日接待300+桌。
▲图源:大众点评
复盘八合里66牛肉火锅节同期引爆线上流量和线下销量的过程,会发现八合里带来了一个完整的“造节营销”样本,其中,八合里的四大“造节”举措值得借鉴。
1)打造火锅节, 通过“造节”驱动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文化认同,并以“节日氛围”为切入口集中吸引消费。
2)“节日符号(66)+品类属性(牛肉火锅)”, 打造易记忆、易传播的节日符号,将节日打造成品牌的又一个标签。
3) 为节日量身打造新话题,促进节日的集中曝光。活动前期,八合里特别拍摄短片《向生活比个6》,将镜头对准多个焦点社会话题,引发共鸣,为66牛肉火锅节提前预热。
4)“节日优惠+优质服务”,促进线上流量反哺线下销量。结合66牛肉火锅节的主题,八合里在活动期间推出最高66折的优惠,为线上流量沉淀为线下销量“递上充分的理由”。
04、霸王茶姬借奥运话题“赢麻”:更高维的发声打造更高级的形象
奥运会在2024年流量大战焦点中的焦点。显然,在这样的流量大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不容易,但霸王茶姬“例外”。2024年奥运会期间,霸王茶姬无疑成为那个“最出圈”的餐饮品牌。在郑钦文夺冠后,其代言的多个品牌“顺势”而为提升声量,霸王茶姬就是其中之一。
但霸王茶姬借奥运话题“赢麻”,靠的不只有和代言人“一荣俱荣”。在霸王茶姬的奥运话题中,代言人郑钦文的夺冠是热度最高的一个,却不是唯一一个。
赛前,霸王茶姬还签约了健康大使团,“大使团”成员包括郑钦文、刘翔、汪顺、陈清晨、贾一凡、刘清漪、王瑞苗等多个知名运动员,并联动大使团成员拍摄短片引发广泛关注。
▲图源:霸王茶姬官微截图
赛中,霸王茶姬位于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的快闪店火爆开业,快闪店设置投壶、蹴鞠、茶道表演等多种互动节目,因此网友也称该快闪店为“中国文化体验场”。
由此不难看出,霸王茶姬奥运营销的成功并非靠是的“运气”,而是前瞻性的眼光和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营销节奏。奥运会后,霸王茶姬在公众认知中的“身价”水涨船高。在餐饮界看来,霸王茶姬“大手笔”的奥运营销,不只是为了借势奥运流量,还为了站在更高的维度拔高品牌形象,这是对其“是模仿者”的质疑的有力回击,完成基于长远布局的一次质的跃升。
05、瑞幸x《黑神话:悟空》:批量复制“酱香拿铁”的神话
近几年的流量大事件榜单上,2022年的代言人谷爱凌冬奥夺冠,2023年的酱香拿铁,还有今年和《黑神话:悟空》的联名……不得不承认瑞幸的营销实力。
被称为中国游戏工业的里程碑,《黑神话:悟空》的现象级热度已经无需赘述。2024年8月19日,瑞幸和《黑神话:悟空》联名推出“黑神话腾云美式”,同期上线周边产品和附赠的限量版3D海报光栅卡。
▲图源:瑞幸官微
瑞幸的品牌效应和《黑神话:悟空》当红的流量效应,活动瞬时引爆瑞幸全国门店。过高的热度让活动周边在全国范围内“秒售罄”,甚至一度导致瑞幸系统出现故障。连瑞幸首席增长官杨飞都在朋友圈发感慨:“男性购买力今早颠覆团队认知了!”
正如杨飞所言,此次联名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打破品牌以女性为主的消费群体框架,吸引更多男性购买力进来。
瑞幸在不断拓宽用户边界,2023年瑞幸和茅台联名推出酱香拿铁的主要目的也在于此。在2024年,瑞幸还先后和《玫瑰的故事》、LABUBU、芝麻街、Loopy等IP、品牌进行跨界联名。高频次联名背后,瑞幸在努力“批量复制”酱香拿铁的神话。跨界话题,已然成为瑞幸创造流量和销量双丰收,曝光量和声量齐飞升的“万金油”。
06、蜜雪冰城“全旧代言人”:整活+玩梗,低成本创造流量盛宴
和冠军代言人、联名超级IP有所不同,不是所有的流量事件都有轰轰烈烈的开始,它还可能源于一个“没有成本的‘整活’”。
2024年年尾,蜜雪冰城在各大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将揭晓其“厚芋泥奶茶全球代言人”的消息。由于蜜雪冰城“从不请明星代言人”的“人设”,这一发声迅速吸引了广泛关注,不仅该微博话题的阅读量瞬时飙升到2600万+,同期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也引发千万级浏览量。
然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代言“竟是”雪王自己,这让蜜雪冰城各大社交账号的评论区被群嘲攻陷。“这可太让人意内了”;“这是一分钱代言费也不想花”;“代言费从左兜揣进了右兜”;“让我们欢迎这位全旧代言人”……群嘲模式的同期,不少网友发帖表示“ 笑死在蜜雪冰城的评论区”。
▲图源:蜜雪冰城社交账号评论区截图
事实上,从预告代言人开始,大多网友就已经预测到了结局,但依然静观蜜雪冰城花式整活。在高压环境下,蜜雪冰城这种看似无厘头又不会引起反感的搞怪,以及带领粉丝一起玩梗的动作,恰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短暂放松的栖息地。通过“整活+玩梗”,蜜雪冰城用低(零)成本为网友提供了超高的情绪价值。
07、“谁是谢添地”:借力打力,让“槽点”成为品牌传播的突破点
2024年末,乳品“新人”——谢添地强势出圈。
公开资料显示,谢添地是越秀乳业在2024年11月推出的高端白奶品牌,一个月后,谢添地就在全网出圈。
事情需要从综艺节目《声生不息》的冠名说起。观众在观看《声生不息》时,无论哪一位歌手登台,大屏上都会出现“谢添地”这个名字,且大到让人无法忽视。名声不显的谢添地高频、高调出现在综艺节目中,这让全网好奇“谁是谢添地?”“哪位著名音乐人叫谢添地?”哪个歌手能配得上这么大的名字?”
▲图源:谢添地百度指数变化
随之而来的答案是谢添地是节目背后的冠名商,是一个乳品品牌。于是,新梗又随之而出:“不是每一种牛奶都叫特仑苏,但每一个歌手都可以叫谢添地”。
谢添地出圈的过程,从过分显著的品牌露出到“谁是谢添地”,再到“每一个歌手都可以叫谢添地”,这 是一场有计划、有节奏的事件营销。在整个事件走向中,顺着公众兴趣产生的“情节”,引发传播的趣味“话题”,让品牌在网友互动中顺利“出圈”,让一个新品牌的声量在短时间内得到飞跃提升。
08、搪瓷盆蛋糕:和“秋一杯”异曲同工,全行业托举引领消费热潮
“复古的风终于吹到了搪瓷盆”,但搪瓷盆的“翻红”靠的却是草莓蛋糕。
2024年年底,搪瓷盆蛋糕“意外”走红,被网友封为“ 冬天的第一盆草莓蛋糕”。西式甜品碰撞老式物件带来的反差感,搪瓷盆蛋糕在多个社交平台“走红”。小红书上,关于“搪瓷盆草莓蛋糕”的笔记在短时间内激增到2万+篇;抖音,关于“藏瓷盆草莓蛋糕”的话题,最高播放量达到11.1亿次;微博亦是如此,相关话题吸引数万名网友加入大讨论……
▲图源:微博话题截图
在餐饮界看来, 这种聚焦于某一个大单品产生的流量盛宴,和“秋一杯”、“入冬四件套”的逻辑相似,它是行业通过打造某种仪式感形成可供传播的话题,话题本身又形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群体消费效应。
和“秋一杯”一样,“秋天的第一盆草莓蛋糕”引发消费热潮,成为烘焙行业家家都在卖的“爆品”。搪瓷盆草莓蛋糕的爆火甚至盘活了搪瓷盆厂家,根据媒体报道,有搪瓷盆厂家7天销售额增加50倍。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