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难解火锅困局,湊湊自救反陷增长陷阱头条

餐饮界 / 餐饮界 / 2025-07-23
当火锅巨头用“时段经济”填补下午空档,从业者看到的却是场景错位与增长焦虑。
餐饮界

78元一杯的围炉煮茶背后,是呷哺集团连续四年亏损、每天关店一家的残酷现实。当火锅巨头用“时段经济”填补下午空档,从业者看到的却是场景错位与增长焦虑。 

2025年5月,湊湊火锅在全国50家门店悄然上线“湊湊煮茶”下午茶服务。单点茶位定价78-88元,自助29元,双人套餐158元——价格堪比高端茶馆,却开在弥漫火锅味的餐厅里。

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

湊湊官方宣称这是对“时段经济”的深度挖掘,通过填补下午2点到5点的运营空档提升空间效率。

而就在两个月前,母公司呷哺集团发布财报:净亏损扩大至4.01亿元,这已是连续第四年亏损,累计亏损超12亿元。股价从2021年高点26.9港元跌至0.64港元,触发港交所退市预警。

01、增长焦虑下的自救迷途

湊湊的下午茶实验,折射出传统火锅品牌在增长困境中的集体迷茫。从“火锅+茶饮”到“时段经济”,概念包装难掩经营焦虑本质。

2024年,呷哺集团关闭了138家呷哺门店和73家湊湊门店,相当于每1.5天关一家店。其中湊湊净亏损3.53亿元,几乎吞噬集团全部利润。

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

所谓提升空间使用效率,说白了就是做点兼职、贴补家用。如果门店生意很好,顾客一茬接一茬,还需要用下午茶来提升效率? 

湊湊的尝试被业内视为重蹈“围炉煮茶”覆辙。该模式曾因三大硬伤迅速退潮:场景时段尴尬(仅限工作日下午)、价格虚高缺乏价值感、疫情后情绪消费退潮。

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

更深的隐患在于场景错位。“火锅配茶是火锅的场景,但火锅配茶憩属于两个场景。”餐饮分析师李明指出,“没人愿意在弥漫火锅味的嘈杂环境里喝茶休憩,而安静的环境又意味着主业经营不善”。

“加大剂量”的跨界自救在火锅行业早有前车之鉴。湊湊前CEO创立的“谢谢锅”曾融合火锅、酒吧、烧烤、甜品,结果两年烧光资金关门;文和友用造景+多品类融合火遍长沙,却在异地扩张中铩羽而归。

餐饮界认为:湊湊的根本问题在于“病急乱投医”。社交平台上消费者持续吐槽“环境精致但性价比低”、“菜品缺乏实质升级”、“服务响应迟缓”,这些核心痛点并未因下午茶得到解决。

02、冰火两重天的火锅江湖

火锅行业正经历残酷洗牌,闭店潮与创新潮并行,折射出餐饮业转型期的阵痛与生机。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近一年火锅行业新开门店185,835家,净增长却为-29,676家,意味着超过21万家门店出局。大龙燚创始人柳鸷用“门对门竞争”形容当下的惨烈:“一个社区疫情期间只有两三家餐饮店,现在一条街多出四五家店”。

三类玩家集体承压:高端火锅因高客单价与消费降级脱节;网红火锅生命周期从“年抛”缩至“月抛”;餐饮小白在低容错环境下“创业即负债”。封面新闻陈怡然坦言:“任何生意都只有20%的人挣钱,火锅亦如此”。

与此同时,两股力量正重塑市场格局:具备供应链优势的头部企业,与通过品类创新突围的新势力。

许府牛以县域市场为核心,将客单价压至48元,凭借“牛肉自由”概念绑定家庭聚餐场景,以1415家门店登顶火锅品类规模榜首;围辣小火锅聚焦“一人食”场景,24元客单价推动高频消费,快速扩张至864家店。

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

地域竞争呈现新态势:川渝火锅以66%市场份额持续领跑却深陷内卷红海;云贵火锅则依靠酸汤、野生菌等特色风味实现全国化逆袭。贵州酸汤火锅在小红书积累23万+篇笔记,云南野生菌火锅借“冒险吃菌”的社交话题破圈。

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

消费行为的变化更值得关注。2023年后消费者开始“祛魅”,更关注产品内核而非场景包装。质价比成为决策关键,客单价150元以上的高端主题餐厅复购率仅35%,而主打48元客单价的许府牛门店翻台率可达每日5轮。

03、突围者的新生存法则

成功者正通过重构单店模型突破困局。2025年,一批连锁品牌已实现15%-25%净利润率,远高于行业平均10%的水平。

供应链深度决定利润空间。头部品牌通过垂直整合普遍降低成本15%-20%。蜀一蜀二自建5000㎡底料工厂,通过36道工序标准化生产,底料成本比第三方采购低15%-20%。

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

与四川30家农场直供合作,实现蔬菜48小时直达门店,肉品冷链覆盖率100%,食材损耗率控制在1.2%以下。

数字化赋能已成效率革命核心。智能选址系统结合28项数据维度,使蜀一蜀二加盟商在高新区30㎡门店实现月利2-3万元。锅气小馆的智能炒灶实现3分钟出餐,人工成本降50%,40㎡门店日翻台达12次。

收入结构多元化打破盈利天花板。现代餐饮收入来源呈显著分化:堂食(58%)、外卖(25%)、零售与电商(8%)、加盟授权(6%)。

蜀一蜀二外卖运维部设计“冒菜盲盒”等活动,使外卖占比提升至30%;茶韵新中式茶饮通过“茶点盲盒”实现月增收3万元。

场景创新聚焦消费频次提升。稻小满覆盖早餐、午餐、晚餐全时段,早高峰“可颂买一送一”策略成为客流引擎。

茶韵新中式茶饮在文旅商圈打造“宋代点茶+汉服体验”场景,西安门店推出“穿汉服享5折”活动,开业首月抖音曝光量破800万。

加盟模式从“割韭菜”转向共生体系。蜀一蜀二构建7大专业部门的“保姆式扶持”体系,研发铁军年均推出12款新品,使其闭店率仅3%,40%加盟商主动开设分店。稻小满提供“社区入口+菜市场”黄金点位模型,帮助加盟商将租金成本控制在营业额10%以内。

04、火锅下半场的生存辩证法

作为深耕餐饮行业十年的观察者,鹤九见证过太多“概念狂欢”后的泡沫破裂。湊湊煮茶的案例之所以引发行业震动,因其精准戳中两个时代痛点:

场景融合的边界究竟在哪?当“火锅+”演变为“万物皆可加”,多数品牌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消费者对餐饮场景有明确心理分区。火锅代表热闹社交,茶馆追求静谧放松,强行嫁接只会导致体验割裂。前CEO的“谢谢锅”已证明:火锅+酒吧+烧烤的超级混搭,终因场景失焦加速消亡。

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

增长焦虑下的决策陷阱。呷哺集团连续四年亏损超12亿,每天关店1.5家的背景下,湊湊的下午茶更像是财报压力下的应激反应。餐饮界认为:这恰似“头疼却吃治心脏的药”,当企业回避核心矛盾——性价比不足、产品力老化、服务退化——转而在边缘场景做加法,结果往往加速坠落。

火锅行业正经历从“情绪消费”到“质价比时代”的深刻转型。消费者不再为虚无的场景溢价买单,这解释了为何客单价48元的许府牛能逆势开出1415家店,而78元的湊湊煮茶门可罗雀。

真正的突围者都掌握着生存辩证法:用供应链深度换价格优势,用数字化效率补人力短板,用极致聚焦破同质困局。当行业告别野蛮生长,那些把资源投入到食材升级而非场景包装,优化成本结构而非盲目SKU扩张的品牌,终将在洗牌中赢得新一轮增长权。

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

火锅行业洗牌仍在继续。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近一年21万家火锅店关闭的同时,许府牛、围辣小火锅等新势力凭借极致供应链和精准定位逆势扩张。

湊湊火锅在推出“湊湊煮茶”两个月后,借六周年庆推出“外带茶饮买一送一”活动。促销策略折射出高端茶饮定位的市场接受困境。

而蜀一蜀二冒菜通过自建工厂将底料成本降低20%,其30㎡小店日均流水稳定在5000元。这印证了餐饮界最新共识:当行业进入15%净利率的盈利新常态,深耕供应链的效率革命,远比场景叠加的概念创新更具生命力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