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炸3年拓店370家:全面拆解“潮汕南乳炸鸡”的盈利方法头条

根据国内餐饮品牌入驻商圈的开店数据,近期有商业地产机构发布了新餐饮行业报告。
报告中出现一个成立仅3年的炸鸡品牌:虎头炸,以370家门店规模体量,跻身“中国新餐饮连锁TOP100”。
更罕见的是,在长江以南区域,这个品牌的发展速度惊人,而且门店盈利状况良好,已形成“南方炸鸡王”之势头。
在炸鸡赛道20万+家门店激烈厮杀、头部品牌深陷“规模与利润两难”的当下,这个主打“潮汕南乳”口味的新品牌,如何以“高速且健康”的姿态杀进市场?
从福建厦门的首店,到覆盖全国18省72城,虎头炸的扩张曲线堪称陡峭:
2023年9月获得天使融资后,门店数量从10家飙升至89家;
2024年与正大、圣农两大供应链巨头达成战略合作,全年新增门店超170家;
2025年上半年再拓110店,单店日均出餐量稳定在200+单。
其增长模型不仅打破了“中式炸鸡难标准化”的行业魔咒,更验证了“区域风味+供应链壁垒”在成熟赛道的破局潜力。
01、赛道选择:在红海中开辟“南乳”蓝海
在西式炸鸡垄断、韩式炸鸡内卷的红海中,虎头炸以潮汕南乳为突破口,精准切入中式炸鸡细分赛道,用差异化口味打开市场缺口,为行业提供了传统品类创新的新方式。
中国炸鸡市场正陷入“冰火两重天”的悖论:一方面是规模的持续膨胀,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4796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9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8%;另一方面却是同质化竞争的白热化,全国17万家炸鸡门店中,超60%集中在“美式酥脆”“韩式甜辣”两大主流口味,价格战从20元区间下探至9.9元,部分品牌单店盈利空间被压缩至5%以下。
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的4000家中式炸鸡门店中,超半数因“缺乏特色”在半年内陷入经营困境。
1、市场分析:从“口味内卷”到“需求缺口”
西式炸鸡巨头凭借供应链优势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肯德基、麦当劳等品牌以“标准化裹粉+油炸工艺”形成口味壁垒,但也陷入“产品同质化”的泥潭——消费者对其经典产品的复购率连续三年下降,2024年“创新口味”产品贡献了35%的营收增长,印证了市场对差异化的渴求。
与此同时,韩式炸鸡经历2013年《来自星星的你》带来的爆发期后,因“高甜酱料+单一产品线”难以适应健康化趋势,头部品牌门店数量较巅峰期缩减70%。
在这一背景下,中式炸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2025年中式炸鸡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亿元,在快餐市场占比提升至20%,近半年新增门店1000家,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但多数品牌仍停留在“本土小吃改良”阶段,如老北京炸鸡腿、川味麻辣炸鸡等,未能形成标准化品类认知。
餐饮界新媒体认为,中式炸鸡的真正机会不在于“地域口味搬运”,而在于用现代连锁思维重构传统风味,这正是虎头炸与其他区域品牌的核心差异。
2、品类创新:“南乳”不是口味,是战略级定位
虎头炸的破局点,在于对“潮汕南乳”的精准挖掘。
南乳作为潮汕地区非遗美食文化的代表,其“自然发酵、咸香回甘”的风味特质与炸鸡的“酥脆油脂感”形成味觉互补,既区别于西式炸鸡的“单调咸香”,又规避了韩式炸鸡的“甜腻负担”。
虎头炸品牌手册显示,其研发团队耗时300天完成南乳酱料标准化,通过“菌种筛选+发酵周期控制”实现风味统一,解决了中餐“百店百味”的标准化难题,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南乳口味统一标准的连锁品牌”。
这一定位的战略价值在于“错位竞争”:当西式品牌主打“全家桶场景”、韩式品牌聚焦“夜宵小吃”时,虎头炸以“南乳”为核心构建了“中式正餐+文化体验”的双重属性。
其明星单品“潮汕南乳大鸡腿”,定价9元,非常亲民,也符合当下的经济环境。而且凭借“非遗风味”的差异化认知,复购率达到32%以上,远超行业20%的平均水平。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4-2025年,虎头炸客单价稳定在18-25元区间,单店日均营收4000-6000元,印证了“差异化定价”的市场接受度。
3、文化赋能:从“地域符号”到“国潮IP”
虎头炸将“南乳”从单纯的口味标签,升级为文化载体:门店设计融入潮汕传统建筑元素“骑楼花窗”,包装采用非遗剪纸风格,甚至在纸袋上印刻“南乳酿造工艺”科普文案。
这种“文化叙事”策略精准击中Z世代对“国潮”的情感认同——小红书上“虎头炸南乳文化”相关笔记超230万篇,抖音话题#中式炸鸡新吃法#播放量破5亿次,其中70%的内容提及“南乳”这一核心符号。
更关键的是,品牌将文化赋能与消费场景深度绑定。
2024年推出的“潮汕非遗文化月”活动中,消费者购买“南乳炸鸡套餐”可获赠非遗手作南乳酱汁,带动当月门店销量提升40%。
这种“产品即文化载体”的模式,不仅降低了市场教育成本,更让“虎头炸=中式炸鸡文化代表”的认知深入人心。
在餐饮界新媒体看来,虎头炸的成功证明,区域风味的价值不在于“猎奇”,而在于能否通过文化赋能形成“可感知、可传播、可复购”的消费闭环。
02、增长引擎:产品、供应链、运营的三位一体
虎头炸的“高速且健康”增长,并非依赖单一优势,而是构建了“产品锚定需求、供应链保障效率、运营激活场景”的三位一体模型,这使其在370家门店规模下仍能保持几乎全门店盈利。
在餐饮行业,“单店盈利”与“规模扩张”的平衡始终是难题。
虎头炸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2024-2025年,单店日均出餐200+单,较中式炸鸡行业平均水平高出40%。
其增长引擎的核心,在于将“产品力、供应链力、运营力”拧成一股绳,形成相互支撑的闭环系统。
1、产品逻辑:从“爆品突围”到“矩阵锁客”
虎头炸的产品策略遵循“明星单品打透市场,矩阵组合提升客单价”的逻辑。
明星单品“潮汕南乳大鸡腿”和“潮汕南乳大鸡翅”,分别以9元和12元定价,成为引流核心,贡献了近60%的营收。
其“外酥里嫩+咸香回甘”的口感,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形成自发传播,相关话题笔记超470万篇。
为降低市场教育成本,品牌选择“鸡腿、鸡翅、鸡排”等消费者认知成熟的部位切入,再通过“南乳”口味差异化建立记忆点。
在此基础上,虎头炸构建了“明星单品+热销王牌+季度上新”的产品矩阵:热销王牌“南乳大鸡腿”、“南乳大鸡翅”主打性价比,成为学生党、上班族的高频选择;季度上新如“南乳蜜汁鸡架”“南姜霸王鸡”结合时令节气与地域口味偏好,每次上新带动门店客流提升25%。
这种“70%经典款+30%创新款”的组合,既保证了供应链效率,又满足了消费者求新需求。
2、供应链壁垒:从“标准化突破”到“巨头背书”
中式炸鸡长期面临“风味难统一”的痛点,而虎头炸早在2022年12月就启动了“南乳供应链标准化”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南乳口味统一标准的连锁品牌”。
其核心突破在于:通过筛选特定菌种控制南乳发酵周期,将原本依赖老师傅经验的“风味调配”转化为可量化的“酱料配方”,误差率控制在3%以内。
这一技术不仅解决了“百店百味”的问题,更将产品复炸出餐时间压缩至90-120秒,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50%。
2024年,虎头炸与正大集团、圣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夯实供应链壁垒。
正大集团和圣农集团为其提供定制化养殖的白羽鸡,确保鸡肉重量误差不超过5g;绝配团队则负责冷链配送,通过“中央厨房预处理+区域分仓”模式,将原料配送时效提升至48小时内,损耗率控制在2%以下。
供应链端的优势直接转化为成本优势:虎头炸的鸡肉采购成本较中小品牌低15%,南乳酱料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20%成本,使其在定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足够可观的毛利率。
3、运营模型:多店型适配与数字化闭环
虎头炸的门店扩张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场景设计店型:流量型档口店(10-15㎡)主打随买随走,同时总部负责提供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平台的外卖运营服务,堂食和外卖的营收占比大概在4:6左右。
街铺店(20-30㎡)聚焦社区、学校、办公楼等场景,提供“炸鸡+饮品+堂食”,客单价相对较高。
其他像商场外围集装箱店,商场内部店,景区店等,店型相对丰富,而且单店投资成本可控,10万-20万即可开店。
数字化运营是虎头炸今年以来的主推,试图实现“门店库存实时监控、订单智能调度、会员精准营销”的一体化管理。
目前虎头炸自营小程序会员,累计沉淀了超过200万用户,会员复购率达到45%。
在线上营销端,品牌通过抖音“南乳炸鸡挑战赛”、小红书“探店打卡”等活动,实现“内容种草—团购核销—门店转化”的闭环,2025年线上引流占新客比例达60%。
在餐饮界新媒体看来,虎头炸运营模型的精髓在于“用数据反哺决策”。
例如,通过分析外卖平台订单数据,品牌发现“下午茶时段(14:00-17:00)小吃类订单占比高”,于是推出“南乳蜜汁鸡架+竹蔗水”之类的小吃组合套餐,该时段订单迅速提升30%。
针对下沉市场的“家庭分享需求”,在县域门店增加“霸王全鸡桶”套餐,销量占比达当地营收的35%。以及针对办公客群推出“16.9元午餐管饱计划”,力推新品主食“潮汕南乳大扒包”,很受办公白领的欢迎。
这种“数据驱动运营”的模式,让其在快速扩张中始终保持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
03、虎头炸给行业的启示
透过370家门店的规模扩张,虎头炸的“高速且健康”增长模型会给餐饮行业带来哪些启示?
行业启示一:中式炸鸡进入“系统竞争”时代
虎头炸的案例证明,单一的口味创新已无法支撑品牌长期增长,必须构建“产品-供应链-运营”三位一体的系统能力。
相关大数据显示,2024年获得融资的中式炸鸡品牌中,80%将资金用于供应链建设,而非单纯拓店。
例如,老韩煸鸡在融资后投入2000万元建立中央厨房,将产品标准化率提升至90%,单店盈利周期也明显改善。
未来中式炸鸡的竞争将是“供应链效率”与“数字化能力”的竞争。
虎头炸虽已迈出第一步,但其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仍落后于西式巨头——肯德基在中国拥有30个中央厨房,冷链配送覆盖99%门店,而虎头炸目前仅有6个区域分仓。
差距背后,是“快速扩张”与“基础建设”的优先级选择,也是所有中式炸鸡品牌必须面对的战略命题。
行业启示二:区域风味的“标准化”与“在地化”平衡
虎头炸的“南乳战略”为区域风味的连锁化提供了范本,但也揭示了一个矛盾:过度强调“标准化”可能削弱区域特色,而“在地化”又会增加管理成本。
如何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答案或许藏在“核心产品标准化+区域适配微调”的模式中。
例如,虎头炸在广东推出“南乳+凉茶”,在川渝地区增加“南乳+重辣”的本地化选项。既保留了“南乳”核心标签,又满足了区域口味偏好。
这种“80%标准化+20%在地化”的产品策略,使区域门店复购率提升12%。
这为饮品、小吃等品类提供启示:区域风味的连锁化不是“复制粘贴”,而是通过“核心要素不变,外围灵活调整”,实现“既统一又独特”的消费体验。
行业启示三:从小众品类到大众市场的“认知教育”
虎头炸的成功,本质上是一场对“南乳炸鸡”的品类教育。
其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累计输出超5000条科普内容,让“南乳=中式炸鸡新标杆”的认知深入人心。
但中式炸鸡整体仍处于“小众崛起”阶段,2025年其市场规模300亿元,仅占整个炸鸡市场的6.3%,教育空间依然巨大。
在餐饮界新媒体看来,虎头炸的“高速且健康”增长模型,为中式餐饮提供了一个“小切口、深挖掘”的破局思路:在成熟赛道中,找到一个未被标准化的区域风味,用供应链能力将其复制,再通过数字化运营放大声量。但这并非终点,而是起点——当规模突破500家、1000家时,能否从“口味创新者”进化为“系统构建者”,才是真正考验。
虎头炸的三年370店,撕开的不仅是炸鸡红海,更是新消费品牌“规模与健康平衡”的密码。
它证明:在餐饮连锁化的下半场,“区域基因+供应链基建”才是破局的双核——南乳风味的差异化是“矛”,解决了“卖什么”的问题;标准化供应链与数字化运营是“盾”,回答了“怎么卖得久、卖得远”的命题。
对饮品、小吃等赛道的创业者而言,其启示在于:不必迷信“颠覆式创新”,从区域风味中挖掘“小而美”的品类机会,用工业化思维夯实供应链,用数字化工具激活运营效率,同样能在巨头环伺中开辟增长曲线。
但需警惕:当“南乳”成为跟风标签,唯有持续深耕供应链深度与文化叙事能力,才能从“网红”变“长红”。
餐饮行业从不缺新故事,但能把“故事”转化为“可复制盈利模型”的品牌,才值得真正的掌声。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