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商机难觅,颠覆传统的赚钱机会也许在这里!营销案例
当下,企业生存环境瞬息万变。如果不能搞清餐厅的本质,可能永远都赚不到钱。正如你看到别人在风口上飞,自己忍不住也想上去舞一下,却不料风已转向,当然会摔下来。
做餐饮是不是只有在菜品上精益求精?消费者进餐厅是不是只为吃饭?这些观念是不是亘古不变?
下面是一篇非餐饮人的一家之言,也许不全对,仅从另外一个视角给餐饮人提供参考……
我们赚不到钱,是因为我们对真相的认知总是滞后一步,或者说我们看不明白,等我们看明白的时候,这一波财富洪流已经过去。我们下海经商,奔着市场经济而去,却不明白真正赚钱的是政商。我们总以为搞零售做产品才是赚钱的路子,却不知道真正赚钱的是跟地产有关系。
原来餐饮吃的是地产饭!
我们只知道麦当劳是做快餐的,但却不知道,麦当劳80%的营收都靠当二房东获取。
沃尔玛、百安居牛气冲天,在中国却折戟沉沙;红星美凯龙不吭不哈,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
因为沃尔玛、百安居是租的房子,红星美凯龙,是靠关系拿地自己盖的房子。
无论你是做百货零售的,做家居的,还是做餐饮的,做什么都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理好跟地产的关系。
人民币每年都在通胀,房产的相对价格都在上涨,而其他商品的价格都涨不过房子,所以控制住房子的成本才是关键,而不是控制住其他商品的成本。
有一位兄弟,在福建某个运动品牌做执行总监,一年开了近千家连锁店。我问这位兄弟,这些连锁店都赚钱吗?他说赚个屁的钱。我继续问,那为什么还要开?他说这些店主,只要保持自己少亏本就行,过个一两年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把店盘点一下,转手出去就赚钱了,因为铺面每年在升值,大家都在搭地产的顺风车。
想想看,不是这样子吗?那些企业做得好的没有发财,那些企业做砸的,把地皮抵押出去盖了房子,发财了。
都给地主交租了!
做餐饮这行是永远离不开铺面的,所以那些在过去没有考虑清楚这个问题的餐饮老板,可就亏大了。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有些地方的铺租成本占到整个餐厅运营成本的一半,这样导致的就是开餐馆的人干了几年之后白干了。开饭店多辛苦啊!还要白干?!
也有一个兄弟是做连锁餐饮的,在广州的一线商圈,中午的翻台率要达到3次以上,才能有赚钱的机会。好家伙,跟地产赛跑容易吗?
后来,这位兄弟说准备把阵地转移到二线商圈,不然赚点钱都给地主了。
倒是有一个在三线城市做餐饮的朋友,活得有声有色,为什么?铺租便宜啊,才占到整个运营成本的10%多。
所以你不了解刚刚过去的那个时代的赚钱的诀窍,你就是白辛苦。
还有电商惹的祸!
不要以为做餐厅就是做餐厅,做餐厅恰恰是为了干点别的。
电商大军压境,摧垮了地面商业,于是大量的地面生意都去开饭店了。但是顾客就那么多,顾客也不可能由原来吃一碗饭突然胃口大增,变成两碗了。所以整个餐饮行业就变成了红海。
一线城市人口密度比较大,在饭点儿时人来人往,还可以继续拼拼运营效率,可是二三线城市很多餐馆,竟然在饭点儿的时候门可罗雀。为什么?开饭店的太多了。
中国人在经营上也有从众心理,认为大家干的都是安全的,岂不知大家都干的,才是最危险的。
下一波风口餐饮行业的本质是社交!
既然饭店已经开了,也不是说撤就可以撤的 ,问题是如何把饭店开好?
我们要抓住这个时代开饭店的行业本质,地产这一波钱错过了,我们不能再错过下一波。
下一波的行业本质是什么呢?涛哥认为,那就是社交属性。
说到社交,更多时候我们联想到的是互联网的社交。过去我们处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所以商业行为的社交属性不太明显,而当所有的商品都过剩的时候,所有的消费,自然而然地就跟社交扯上了关系。
为什么我们会买豪车呢?为什么我们会买奢侈品呢?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跨越了产品的功能属性,而直接进入到社交领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有面子。
如果餐饮仅仅满足功能属性的话,可能一碗兰州拉面就吃饱了,但是如果具有了社交属性的话,我们就不好意思请人吃饭,仅仅来一碗兰州拉面了事,我们得考虑自己的面子。
别总想做的更好吃!好吃提供不了价值感!
饭菜做的好不好吃,是基本属性。
如果你的饭店仅仅是满足人的口欲之欢,那没关系,你只需要在饭菜上下功夫就行了。
在广州西关一些小街上,那些做鱼皮和双皮奶的老字号,店铺破破烂烂,桌椅歪歪扭扭,但是生意好到爆棚,为什么?因为大家就是冲着那个口味去的,吃的是那个味,而不是请人吃饭的社交属性。
这些老字号的菜品讲究的都是性价比,五六元一碗的双皮奶,用广州话来形容,就是“好抵食”。
但是他们仍然有可观的利润,因为房子是自己的,也几乎没有什么运营成本。人家纯粹玩的是自己的手艺。所以菜品好吃又便宜,顾客愿意消费,店家还有可观的利润。很多顾客在桌椅不足的情况下,甚至端着吃。
问题是,大多数开饭店的人,都是租的铺子,请的人工。除了有铺租的成本之外,还有厨师,服务员等较高的人工成本。没有相当的利润,饭店这个事干不下去。
但是价格一旦提高,顾客就有意见,什么价格贵、份量少、菜品一般等等负面评价跟随而来。
而事实上,顾客说你的菜品贵,其言外之意是,你提供的产品没有足够的附加值。
菜品口感的提升是见仁见智的,而物价的飞涨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价格升上去后,如果仅仅只是在产品上下工夫,能够让消费者体验到的价值感提升会非常有限。“工夫在诗外”,看似是由于菜品上涨产生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却恰恰在菜品之外。
吃饭为了泡马子!
有些时候我们请人吃饭,都不好意思去那些便宜的地方,明白这些,你就知道其实消费者不一定是为了获取便宜,有些时候甚至想多花一点钱。
问题就在于你有没有提供对等的价值,这个对等的价值就是有面子,这就是哈根达斯两个雪糕球,可以卖那么贵的原因。
那么你也会明白优乐美奶茶在有些地方,可以卖到10块8块的,那些小年轻想请女孩子喝杯东西,不好意思买便宜的饮料啊!只能挑贵一点的。
所以并不是因为那杯奶茶的成本、口感值这么多钱,而是出于面子的需要。
曾经有一个朋友想通过吃碗面泡妞,被传为笑谈。
餐饮如果要获取超额盈利,就要朝着社交属性去努力,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行业本质。
无论汽车也好,名表服饰也好,甚至互联网经济,都在围绕社交的本质展开。
在满足了所有功能需要的物质需求之后,商品的本质已经脱离了其本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是根本。
商业的未来不是阿里系,而是腾讯系,前者的焦点是围绕商品的性价比,后者的焦点是围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歧视链条,说白了是为了攀比、炫耀、模仿、从众。
餐饮也是一样,其社交功能已远远超过填饱肚子,餐饮所要瞄准的方向,不是在菜品本身上再折腾,当然如果你的菜品做的不够好,那还是要努力的,但更重要的方向是针对不同社交,做出不同的定位。
有些地方是请客户吃饭,而有些地方是为了泡马子。还有一些地方,价格实惠环境舒适,非常适合亲朋吃饭。
比如必胜客的欢乐餐厅,它的氛围和它的价格以及提供的食品,就非常适合小年轻约姑娘把妹子,它做到了极致,甚至具有排他性。
我有一次无意中进去点餐吃东西,竟然发现都是成双成对的,只有我孑然一身,都有点不好意思在那儿吃东西了。
这种餐厅,就是极其精确地瞄准了某一类社交机会。
特色餐厅最害人!
特色餐厅也会陷入这样的窘境。因为特色餐厅的主题是围绕某种特色而设置的,这会给人一个很强的心理暗示——
我们消费就是为了某一样特色菜才过去的,我们对于某些特色菜,仅仅是出于尝鲜的需要,随着尝鲜的结束,也就终止了这种重复消费。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陷阱,以前涛哥在自己的“特色菜”和“家常菜”理论中做过深入的阐述。
特色菜,由于其本身的特色反倒丧失了重复消费的机会,除非由特色菜转变成家常菜,比如湘菜,在广州曾经是作为特色菜出现的,但越来越多的湘菜馆出现,导致了湘菜成为了广州的家常菜。
极具个性的餐厅,往往是一种偏颇,餐厅越个性,对于消费者来说越有尝试性的冲动,而一旦尝试过之后,这种冲动就结束。
主题太过凸显的餐厅,会把顾客引导到另外一个层面,而不是作为一个正常社交的氛围。
有一个朋友就是在这种极端中反复,由于租期没到,租金已经砸下去了,一看这个特色不吸引人了,就重新装修,变成另外一个特色,这个特色做完之后,他又不得不换成第三种特色,赚的那点钱,都折腾到装修上去了。
一个真正成熟的餐厅,一定是中庸的,它既能保持一份特色,又不至于太极端。
它更像一个正常社交的氛围,无论你是邀请家人或朋友,还是约会,都比较得体。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星巴克咖啡。星巴克的空间定位就是——你的客厅的延伸。很明显,它是能满足大多数人的社交需要,特别适合文艺装逼范,有时间我们甚至会在那里开一些不太私密的会议。社交是第一位的,喝什么已经不关键。
沿着这个思路往前推进,在具备了社交的基础后,吃什么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当然了,这些吃的东西适应面更宽最好,这时间你就不能只提供一个极富特色的菜品,而是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菜。
两极分化你怎么选?
身边有一个朋友,就是这么做的,他开的是一家火锅店,但是火锅店的属性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火锅的重要价值在于可以迎合所有人的口味,具有普适性。
当我们进到他餐厅的时候,有一种四不像的感觉,以为走错了地方,像一家咖啡馆。当看到热气腾腾的火锅时,才确认是一家火锅店。
在这里火锅店的属性被严重削减,里面各种的装饰布满了我们七八十年代时候的怀旧物件,比如大大的邮筒,还有那个时代的草帽等,但是又不是完全地回到那个年代,看看灯光桌椅,又是新时代,让你似曾相识,又突然感到陌生,完全是一个餐厅与咖啡馆的混合,怀旧与现代感的杂交。
这个或许就是凯文·凯利所讲的——重混。这种重混会产生新的价值,会去掉那些极端的个性化,让这个餐厅变得更加有社交属性,而不是尝试属性。
由于社交功能导致的重复消费,使得这家餐厅可以进行众筹,如果是特色餐厅的话,我们仅仅想消费一两次,而不会砸更多钱进去,因为我们怕被套牢。
但对于满足我们日常社交功用的餐厅来说,反正要重复消费,反正都要花这么多钱,干脆不如砸点钱进去,可以实现更低的折扣,让这家餐厅变成了自己日常的接待中心,因为顾客都有固定的社交成本要支出,所以当有一批参与众筹的顾客之后,这些经常消费的顾客,会带旺这里的生意。
开饭店也是一样,一招走错,满盘皆输;反过来讲,当你的起点做对的话,后面想做错都难。
电商迫使更多的地店都来开饭店,这样必然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方面大部分的餐厅生意萧条;另一方面,极少数的餐厅持续火爆。
而这一切的差别,就在于你的原点是不是瞄准了社交的根本属性。
这才是这个时代餐厅的行业本质。你又要错失了吗?
本文来源于一块儿开餐厅,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