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八成食品安全维权人为“职业打假”食品安全

餐饮界 / eddy / 2016-07-12
近日,北京市第二人民法院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超过八成的食品安全案件的原告为“职业打假人”。他们借助法律条款,抓住商家漏洞,为自己谋取利益。
餐饮界


餐饮界报道:近日,北京市第二人民法院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超过八成的食品安全案件的原告为“职业打假人”。他们借助法律条款,抓住商家漏洞,为自己谋取利益。

据了解,2014年和2015年北京第二人民法院审结的食品安全问题案件氛围为9件和51件,食品安全纠纷案件数量增长了近5倍,且在消费者维权纠纷案件中的占比也从25%攀升至47.2%。然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数据并不能表示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因为,其中超过八成的案件原告是“职业打假人”。


“食品安全法为消费者主张十倍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尤其是‘职业打假人’诉讼的积极性。”北京市二中院副院长苏丽英介绍说,“职业打假人”通常在短时间内针对同一被告、同一事由提起多起诉讼,被告均为零售商,且多为经济实力较强、社会知名度较高的大型连锁超市、百货商场等。

据悉,“职业打假人”更多关注食品标签瑕疵,真正能举证食品本身质量危及消费者安全的案例并不多,打假更应关注食品安全本身。且,由“职业打假人”提起诉讼的案件,被告多为大型商超。由于零售行业供应链存在一些管理上的不当,很容易被“职业打假人”找到商家责任上的错误或漏洞,这类案件也非常容易胜诉。“职业打假人”通常会寻找存在问题的商品,并进行调查取证,确认胜诉的可能性后大量采购该商品。之后,“职业打假人”会将被告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赔偿法律明文规定的十倍赔偿,以此来谋取利益。

对待“职业打假人”,各界人士的看法均不相同。有的人为是黑心企业的克星,有的认为他们提出的案件大多不涉及真正的问题,而有的则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反感。不可否认,“职业打假人”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目前国家法律并未过多限制“职业打假人”。

有专家表示,“职业打假人”可以促进更多的人加入“打假”行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让企业和商家将责任内的事务做好。这对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作为民生之本,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忽视。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eddy,属餐饮界(微信ID:canyinj)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www.canyinj.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