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给自己的餐厅也换一个店名?头条

餐饮界 / 冯睿峻 / 2017-10-20
最近几年“换名潮”特别热譬如今年1月,湘菜品牌“同新餐饮”更名为“费大厨辣椒炒肉”,3月豫菜品牌“玺园”更名为“可豫红烧鱼头”。
餐饮界

最近几年“换名潮”特别热譬如今年1月,湘菜品牌“同新餐饮”更名为“费大厨辣椒炒肉”,3月豫菜品牌“玺园”更名为“可豫红烧鱼头”,再往去年看,还有阿五美食、百宴拉面、煜丰美食等纷纷把名字换掉。砖家们就想说了:这究竟释放了什么样的市场信号?

十年前,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乡镇市场,“中华大茶楼”、“天地酒店”、“皇家宾馆”之类听上去很高大上的酒店随处可见;又如“飘香居”、“小二饭店”、“大广餐厅”一类看起来很土很LOW的大排档也到处都有。

而如今,“如轩砂锅粥”、“海银海记牛肉火锅”之类,既接地气,又个性突现的名字开始遍地开花。据说一些知名餐饮,也开始谋划把名字改得舒畅一点。这之中,有顺应潮流的,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诉求——小小的名字中,蕴藏了某种做大的密码。

在观绿路一带,就有不少做小吃店生意的小店。其中,单纯是卖“粉面”的店铺,一共就有7家,其中又有两家“桂林米粉”。总所周知的是,桂林米粉这个半连锁品牌,从十多年前出现在我们视野,无非就只有“正宗桂林米粉”、“广西桂林米粉”这几个名字。

其中有一家经营了9年的“正宗桂林米粉”,最近被小编发现,它已经悄悄地把名字改成“柳州螺蛳粉”了!后来询问老板,说:“桂林米粉这招牌有点老气了,因此我换个了个店名字,生意好了1/3。”

不过细心想想

这种“换名”带来营业额的做法

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它是顺应消费升级的。    

比如说“中华大茶楼”这个名字,首先它明晰度不够,消费者不知道你卖啥;其次,亲和度不够,名字越大越高高在上。然而像“如轩砂锅粥”这样的餐厅,名字是小而有画面感,这就是顺应大众消费体验、客群迭代所必须进行的名字更迭。

再者,它是解决品牌名认知混乱的一种举措。

品牌名不仅仅是一种标记、一个符号,它还是企业的基因和血脉,是企业创造持续价值的基础,是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此,若没有十足的理由都不会冒着被市场重新认识的风险而轻易去改名换姓的。但有时候,由于初创期缺乏品牌顶层设计,在面对市场发展的冲击时,不得不改。比如上市企业“海银海记牛肉火锅”,在此之前它就叫“海记”,但因为出现大量模仿者,市场被后来者瓜分,品牌影响力被严重削弱,因此才毅然换名。

行家观点

那么,换名是不是真的有好处?

说到这一点,小编询问过身边的大佬们,他们一般有如下两个看法:

第一:好处大。

餐饮企业换名,首先第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聚焦品类,占领消费认知。一位行家说,现在的餐饮市场是一个品牌关联、品牌定位与品牌属性传播并重的时代。现在的餐饮竞争已开始从前端转向后台,从草台转向正规,从低智商转向高智商,从渠道转向品牌,从无中生有转向理性迭代。更重要的是,餐饮市场开始了大规模的品牌化,而品牌就要注重品类,品类生品牌,品牌需要标签化才能占领消费认知。

像“西贝”这个品牌名就曾经历四次更迭,每一次都伴随着品牌的战略升级:虽然每更名一次,理论上都会弱化品牌的传播力和顾客对于品牌的感知。但站在企业发展大战略需求下,这是必要的。

第二:不如多搞一个“名字”

有些老板则认为,若果是大刀阔斧地换名字,很容易使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出现大断层。所以此时,不如多搞一个“名字”出来。

比如“九毛九”,其高层就表示过,他们曾有计划要把“九毛九”升级换代,甚至转型为其他模式的餐饮。但最终他们的方案是,与其把“九毛九”迭代,不如继续保持它在该领域、该消费层的优势,内部调整升级,而针对它的迭代计划,则全部运用到另一个新“名字”的设计上——这个名字,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是品牌,就是“太二(酸菜鱼)”了。

事实上,不少“家大业大”的老板大佬们,都比较倾向于这种做法。毕竟这种做法一来更保险,二来更灵活。

本文来源:美食导报,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