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包子,凭啥敢做包子界的“麦当劳”?专栏
在美国,他把店开到了哈佛旁边,紧挨现在最火的汉堡品牌Shake Shack,雇佣美国员工,让美国人排队吃包子。
或许有人已经猜到了,他就是甘其食创始人童启华。
但,鲜有人知道甘其食大红大紫背后的“道”。
内参君独家专访童启华,带你看看他不为人知的一面,以及甘其食敢于做包子界“麦当劳”的底气到底在哪。
做差了也没人知道?我们太多人被潮流挟裹
和童启华见面时,他随身携带着润唇膏,或许因为北京气候太干了。
这个动作要搁普通男人,你会觉得有点作。但放在童启华身上,你就觉得特别自然——这么讲究的男人,就该配这么讲究的生活。
就跟他的包子一样,个个都是“处女座”。
▲ 童启华
很多人第一次记住童启华,是因为其同济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履历,和那句“我就是一个做包子”的标志语之间的落差;之后,是因为他把包子店设计成了咖啡馆;再然后是在哈佛大学旁开出Tom's BaoBao,让美国人排队吃包子。
但,似乎都是些表象。
一来,是因为童启华本人低调的做事风格,二来,是因为他在理念上和一些同行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用好食材才能做出好的食物,这都是些显而易见的本质。但我们太多人被所谓的潮流裹挟,觉得做差了也没人知道,先做大了再说。 这些听起来很搞笑。”绅士风度的童启华说这些的时候,忍不住翻白眼。
同行的做法童启华不认同,他的坚持同样不被很多人理解。于是,他很少在各种餐饮同行的活动上露面和分享。
口味和规模成反比?规模恰恰是匠心的前提
目前甘其食在杭州、上海、苏州三个城市拥有150家直营门店。杭州300万居民中,每天有9到10万人买甘其食的包子。
▲ 甘其食位于杭州的第三代门店,喝咖啡吃包子的混搭风
多数人认为,餐饮的规模与口味成反比,餐厅规模扩大,必然要以损失口味为代价。童启华对此完全不认同。
“规模化不仅和品质不冲突,恰恰品质和口味是要规模来解决的 。”例如做包子,馅料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熟制,就需要一个中央厨房。
如果只开一家门店,根本消耗不了中央厨房的产能,成本巨大。所以甘其食第一家门店营业时,一个包子的成本高达20块钱,但只能卖1块钱。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成本逐渐下降。
“品质的追求和规模没有任何矛盾。你开了很多店,很庞大的商业,就是因为东西做得烂吗 ?”
行业要复兴,需要从业者有属性
要做好一个包子,除了中央厨房,还需要很多要素。
“我用了4年7个月来准备这件事。 ”童启华说,甘其食第一家门店是2009年7月在杭州开业的,但早在2005年元旦,他就已经着手准备。
“仅仅是摘面剂子的一个动作,我用了2年时间才设计出来。”
日前,在甘其食的培训学校,内参君见证了传说中略显“变态”的一面:每个包子的面皮58—62克,直径8—12厘米;生的青菜包高度在42—48毫米,熟的高度在43—53毫米;褶子数16—22个,褶子长度占包子腹部一半位置为佳……
之所以下这样的功夫,在童启华看来,一个行业要复兴,首先需要从业者有属性,有专业的技能属性,有认知属性,热爱餐饮。 而他本人,热爱包子,并把做包子当作快乐的事。
这是第一步,童启华认为,餐饮要做好还必须有供应链属性。
“如果今天买的青菜和明天买的青菜不一样,我怎么能做出一样的包子来?每一种食物都有它的供应链属性。如果没有供应链属性,行业没有构成,餐饮业将非常可怕。 ”他说。
因此,童启华将很大精力用在寻找可靠的食材,搭建稳定的供应链。比如找到了国内唯一通过国际认证的生态猪肉,从20多种青菜中选出口感微甜脆度较好的花王菜……
当然,童启华需要支付高价,来获得这些好食材。不过,正是稳定的供应链,帮助其顺利进军美国,毛利高达90%。

商业的本质是善,守规矩同样能赚到钱
童启华身上有一种“匠人”的固执己见——在他的眼里,很多人做的不能叫包子。
不过,他却强调:“我是个商人 。”
在他看来,商业的本质是善意的——从原始社会的以物易物到今天有货币,本质并没有变。而商人的本质是运作商业,用好的手艺生产产品,带给顾客,用非常认真的食材,解决从业者、合作伙伴和顾客之间的平衡关系。
例如,童启华愿意给合作伙伴支付高价格,购买他们好的食材和服务;以同行1.5倍的待遇给员工,让他们在成长中有所收获,在工作中有尊严;在很多同行把秘方死死攥住的时候,他敞开大门,面向所有人无保留传授甘其食的技术。
在他看来,规范是这一切的前提:无论是做包子的技术,还是经营企业。
用童启华的话说:我们遵守商业规则,在阳光下同样可以挣到钱 。
本文来源餐饮老板内参,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