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选择好的餐饮品类吗?你不知道的都在这里!专栏
在这2-3年,每年看1000+店。
有种恍如从迷雾中走出、越来越清晰的感觉,也算是总结的一个小小规律吧:
餐饮业有属于自身独特的行业特性。
真要想干出点啥名堂来,怎么也得先有个3-5年的积累。
品类的机会
什么品类门店数量多了,什么品类门店数量少了;
什么品类市场占比高了,什么品类市场占比低了。
趋势背后的趋势,无非是这几条:
1、 火锅这种大品类,越来越大
2、 其他各种品类,越来越细分
3、 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品类
第一条就不解释了。
然后八大菜系之外的传统特色餐,也出现了如云南菜这样的大品类机会。
而就跟云南菜系住隔壁的贵州菜,小火过一阵,又回落到不温不火。
那些也非常有文化底蕴的菜系,比如豫菜、鲁菜、徽菜、苗家菜等等等等….大多还是在区域内稍有规模,但杀入一线市场的机会,却非常渺茫。
市场还有一个视角。
大陆一线市场看上海,上海看港台日韩,港台日韩看欧美…
像一个清晰的瀑布模型。
可上海跟港台日韩仍然有本质区别,因为上海就是上海,有着自己的市场规律。
比如:小资、各层级的性价比、异域文化的包容性…
品类的陷阱
我从十多年前开始分析行业内的品类机会。
试过把每一年的餐饮百强名单,都按品类角度进行归纳,来看每一年的品类变化趋势。
也试过把各大城市每个月的点评平台商家数量进行汇总,根据数量变化来进行品类趋势分析。
一直到今年元旦的那篇收官。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结论是什么?
结论是,这些所谓的品类分析,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品类数据确实能告诉你哪些道路目前是否通畅,但在去的路上随时遇到拥堵,已经成为了常态。
品类决定了到达终点的难度,最终决定能否到达终点的还是在创始人。
数据只是结果。
创始人,才是决定数据、影响结果最根本的原因。
什么是“好”品类
“好”品类的“好”,不同人有不同的定义。
比如:
品类市场总量是否足够大?
品类是否具备标准化基因?
品类是否符合未来的趋势?
…
虽然着眼点不同,但基本都有这个共识:
“好”品类,理论上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品类。
跟100家竞争,和跟10000家竞争,后者竞争难度更甚百倍。
餐饮企业从生存到发展,第一阶段靠创始人,第二阶段靠创始人和团队,第三阶段靠创始人、团队和资本。
都离不开创始人。
品类市场总量是否足够大?
品类是否具备标准化基因?
品类是否符合未来的趋势?
…
这些,都是靠人干出来的。
因果倒置,才会被误导忽略原因而分析结果。
潮汕牛肉火锅、小龙虾、蒸汽海鲜锅、O2O…
这些品类红火过之后,有什么品牌突围而出了?
一场马拉松,最后得冠军的,不是演讲口才最好的,也不是前省委书记赵立春的儿子,而是把心中热爱转化为行动力并坚持拼搏的那个人。
适合创始人热爱、优势的,才是“好”品类。
“好”品类,不是“蹭”风口,是人“造”风口。
越品
越品旗下有两个品牌:美奈小馆和越小品。
美奈小馆是越南菜简餐,越小品是越南粉快餐。
越品,是目前国内越南菜系的老大。
关注到越南菜这个品类,其实也是在几年前从越品的美奈小馆开始。
美奈小馆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深圳中产阶级的亲睐,也受到商业地产的瞩目。
而后从美奈小馆里瓜熟蒂落自然落地的越小品,自连城第一家店开始,到今天来福士第四家店,每家店都有极大的进化与迭代。
越品创始人老郭,70后。
入行20年,先后在北京、深圳等多家知名西餐品牌担任行政总厨。
我跟老郭通过深圳餐饮圈认识了很久。
他给我的第一眼印象就是经常斜背个挎包,不太说话。
但凡开口,必然跟自己思考的经营、品牌、产品之类问题有关系。
一如深圳这座城市,低调、务实。
几年前我问老郭,判断下这个越南菜的风口大概要多久会来?
老郭的回答令我肃然起敬:
我们不追逐风口,既然选了做越南菜,就一定专注把这个干好!
市场竞争的最终战场,拼的是老板的决心和进化能力。
创始人,才是品类竞争的原点。
本文来源:餐饮首轮投资 ,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