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4岁辞职开店,不懂经营,但成功开了18年?专栏

餐饮界 / 食小宇 / 2017-05-23 20:37:00
“和茶馆”给自己的定位是杭州人的“客厅”。每年3月上旬开始,主人庞颖都离开家行走在各地山水间寻茶,为这“客厅”里带回绿色的茶叶,做成茶宴招待客人。

“和茶馆”给自己的定位是杭州人的“客厅”。每年3月上旬开始,主人庞颖都离开家行走在各地山水间寻茶,为这“客厅”里带回绿色的茶叶,做成茶宴招待客人。

从34岁辞职后,庞颖开茶馆、学茶、寻茶,十八年从完全不懂经营,到如今对如何沏出一杯好茶、哪种茶配什么菜品养生、口味又最佳,都了如指掌。

“我52岁不进美容院,不化妆,每天喝酒、吃肉,还可以保持身心健康,是学茶得来的。”庞颖说。

从杭州法云弄沿着半山坡走,颇有点“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味,一直往里就能看到安缦法云酒店,这里与外面快节奏的生活遥遥相对,和茶馆犹如一名隐士,就深藏在这“桃园”深处。

▲ 和茶馆拥有清幽山居的纯粹与质朴。

店里摆满了古董、茶具、佛像、青瓷……橱柜里摆放着茶叶样本,很用心地标明了茶叶的产地、品性等,茶叶上面陈列着适合配这种茶的器皿,很多是主人亲自定制的,每一个都意义非凡。

这里没有菜单,客人说了自己的忌口,厨师就会根据季节做一桌菜,做啥你吃啥。但是店的主人庞颖却做了一本寻茶记的菜单放在这里。

“庐山云雾,产地:江西省庐山,适用水:农夫山泉,适配茶点:红豆鲜奶蛋糕……”每一页,都记载了庞云所走过的山水间所寻到的茶,并注明适合配的水、菜品和点心等。

无知者无畏

1999年10月6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庞颖和丈夫开的第一家店和茶馆开张了。

“无知者无畏,那时候年轻,就是凭着一腔热情。”庞颖说。

34岁之前,庞颖的生活安逸:从浙大毕业后,分配到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当计算机老师,恋爱结婚生子分房,一切按部就班,水到渠成。

在大学教书的时候,庞颖痴迷于古董,她的先生是中国美院毕业的设计师,非常希望其设计能融入中国元素,夫妻二人又玩了很多年的古典艺术品,就想,为什么不开一家茶馆,把对古典元素美的认知和运用,融入到茶馆中。

90年代初,各种各样的茶室渐渐在杭州城里流行起来,仿佛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和茶馆在人民路的一个角落里开张了,是一家有古董的茶馆。

▲ 因为是古董爱好者,庞颖茶馆的格调和品味都很特别。

刚开业的两年,庞颖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去茶馆照顾生意,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从做老师到店里实际操作,完全没有商场经验的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经营。如何面对五湖四海的客人、如何管理员工……

所以,开第一家茶馆的初衷不是为了茶,是为了有一个热爱美好生活的空间,也是朋友聚会聊天的地方。

庞颖想,自己长达15年,没学过经营和管理。“但是百术不如一诚,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了,没选择了,那我就认命,认真地去把它弄懂。学理工科的人就是这样,不弄懂,就不甘心。”

边学别人怎么做,边自己尽力做。但庞颖心里很清楚:如果我做茶,不懂茶肯定是不行的,那我就学茶吧。

1999年的时候,庞颖34岁,辞去15年的老师工作,开始学茶。

庞颖14岁下厨房,虽不懂茶,但总觉得大部分茶的味道都苦涩难喝。“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茶文化从未消失。这种传承一定有它的道理。”庞颖觉得自己泡茶的方法没错,就反复读书、查资料,想弄清楚,为什么泡出的茶总不好喝。

原料成就工艺,不了解茶的本身又怎么能做好茶?庞颖发现,一方山水一方人,因为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的不同,每一方山水的茶叶也不同。庞颖没有像别的茶馆一样选择提供自助茶点,选择吃为主,茶为辅的经营方式,而是决定做好茶,一定要找到最好的原材料。

背包寻茶

庞颖便正式开启了她的寻茶之路。

浙江、云南、广东,黄山、庐山……十八年来,庞颖背着包走遍了8个省和数不清的山头。“”庞颖说。

▲寻茶的路上,庞颖会带着摄像机一路记载。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庞颖,孤身来到边远的山区,这才发现寻茶的困难要比想象的大得多。

寻茶首先要找对人。庞颖用了最实在的办法:“我就在山里看,哪一片茶园好,我就在那儿干等着那个人来,跟他回家喝茶。”

这听起来很艰苦,有时因为地域、观念的差异,沟通起来很难。庞颖有一次去安溪山上收茶,半路上,汽车的节气门突然坏了,不能踩刹车,她轰着油门开了80公里路下来。“当时差点死在山上,直到回到县城里,坐在那儿不会动了,大家都说这个女人怎么这么彪悍。”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庞颖,孤身来到边远的山区,这才发现寻茶的困难要比想象的大得多。

到现在,庞颖说,自己跟那些茶农就像家人一样。

尽管那个时候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但在全国茶产地和茶叶消费地爬了十几年的山,走了那么多年的消费市场,庞颖说,这些经历对自己做茶帮助很大,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她还经历了15天的川藏茶马古道之行。“我走的是川藏线,整个路途非常艰难,差点快死过去,走下来整整轻了11斤。”也是在那里,庞颖终于发现,只有到那边生活才明白,经常吃牛羊肉和奶制品的人,适合吃粗老的茶,而江南的气候决定了饮食以淡水鱼虾和稻米为主,也就相对应地吃细腻、柔和的茶。

“吃完淡水鱼虾、稻米之后,喝一盏龙井,龙井的细腻、芬芳,可以把淡水鱼虾的鲜甜调动起来,在味觉上互动的非常完美。”庞颖说,清淡的食物跟柔和的绿茶又是一个健康的平衡关系,但是它没有办法撬动山珍海味的丰腴之美,只有浓郁的乌龙茶的韵味可以撼动它,让味觉有无比美妙的回味……

▲ 和茶馆的茶宴每次都有一桌好菜。

庞颖每走过一个地方,就记下了很多这种例子。

为此,庞颖做了一本寻茶记的茶单。“我就想让消费者知道不同的茶,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面,放几张有环境氛围的图。它用什么水去泡,用的什么器皿,配什么茶点。我都写在上面,有中文,有英文。”

对茶的新诠释 

如今的庞颖对如何沏出一杯好茶可谓了如指掌。将茶与茶点、菜品搭配得如此完美,庞颖把茶宴做到了极致,也让和茶馆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和茶馆目前有五家店三种模式:一种是慢生活节奏的,如安缦酒店、西溪悦榕庄酒店里的两家和茶馆;一种是商务型的大堂吧形式,如五星级酒店黄龙饭店大堂吧里的和茶馆;不久前开业的湘湖加盟店,在旅游区,很适合做快消品,像奶茶一样卖茶,很受年轻人喜欢。

▲ 悦榕庄和茶馆为商务型风格。

现在,在杭州的街头提起和茶馆,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开了十八年的茶馆。

而庞颖也从最初的不懂茶,到现在熟练地“讲茶”,传播“茶经”。如今“庞颖讲茶”成为和茶馆的一个品牌活动,向人们传递着对茶的新诠释。

“任何一个业态到最后比的是专业,你必须对这个产品有理解,有认识,才可以长此以往的走下去。”庞颖意识到这一点,决定深入到学茶中。

“我52岁不进美容院,不化妆,每天喝酒、吃肉,还可以保持身心健康,这跟我后面学茶有很大的帮助的。”庞颖觉得自己很荣幸,原本不懂经营、商业规则,但她知道要认真做事,认真生活,才有了和茶馆的现在。

而18年来,她卖的不只是茶,而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来源:餐饮公会,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