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了个鸡、绝味鸭脖接连出事儿,不恶俗的营销真的赚不了1个亿?专栏

餐语餐谋订阅号 / 鸦青 / 2017-11-18 09:05:00
前几日,绝味鸭脖广告涉黄致歉的风波在双11之际彻底火了一把,但世事难料,“绝味鸭脖”并没消停,又搞出第二波鬼畜广告,相比第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前几日,绝味鸭脖广告涉黄致歉的风波在双11之际彻底火了一把,但世事难料,“绝味鸭脖”并没消停,又搞出第二波鬼畜广告,相比第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家禽们”的另类营销

绝味鸭脖被指双11文案疑公然开黄腔、被批低俗、消费女性,有伤风化。绝味鸭脖双11文案以“鲜嫩、多汁,想要吗”为关键词,配以不堪入目的画面,让人惊叹到一则广告,竟可以如此够辣、够黄。

据资料显示,从去年6月以来,绝味鸭脖就不时推送类似标题低俗、含性暗示的文章,阅读量屡屡突破10万+。对于绝味鸭脖这种另类营销方式,让部分网友颇为反感,但也有一部分老司机有模有样的“开车”效仿。

无独有偶,“叫了个鸡”是一个在上海创立的炸鸡餐饮品牌,由上海台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去年11月,因成都有市民认为“叫了个鸡”招牌和宣传广告及菜单等含有恶俗用语,当地相关部门以涉及“低俗趣味”进行了查处。随后,上海、杭州、西安、衢州等地也相继展开了查处,责令加盟店予以整改。

今年3月15日,上海台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就因违反《广告法》第九条第(七)项规定,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检查总队罚款50万元,责令停止发布广告。

自2016年7月起至案发,为了吸引消费者和合作伙伴,该公司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叫了个鸡”及合作门店,对外发布自主创意的包含“叫了个鸡、没有性生活的鸡、和她有一腿、真踏马好翅”等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宣传用语的广告。此外,“叫了个鸡”商标注册申请被多次驳回。

叫了个鸡、绝味鸭脖错在哪?

创意要贴合产品

不论是此次受到大众批评的绝味鸭脖还是此前遭到处罚的叫了个鸡,打这种色情营销擦边球并不是首例,此前美团也曾被曝出招聘简历物化女性。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喜欢打色情擦边球?因为食色性也,作为一种人类最底层的生理需求,欲望很容易与性联系起来,进而和“色情”联系起来。不论是文字还是图案,商家都希望借助这最低层欲望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但营销是否和产品的属性、品牌的调性相符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次绝味鸭脖事件,被网友猜测是在模仿杜蕾斯的营销模式。

但杜蕾斯的产品本身就具有特殊性, 其广告更是被广告界奉为经典,是因为产品和创意进行了完美结合,内容诙谐但不低俗,情趣但不恶趣,露骨但不露点,让消费者看完会心一笑。但情色和餐饮,从属性上很难找到嫁接点。

叫了个鸡、绝味鸭脖之所以失败,重点在于其对产品没有恰当的表现,过于卖弄低俗点,却忘了自己的产品是什么。

套路要深得人心

在全球23个国家开出了超过430家连锁餐馆,一度年收入超10亿美元的猫头鹰餐厅被誉为“世界上最性感的餐厅”,但其在中国却受到冷遇。

现在中国的餐饮市场超过70%由女性主导,加之中国整体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猫头鹰餐厅这样大肆卖弄女性性感的经营模式从一开始就将消费人群限定在了非常狭小的范围内。且其崇尚的美式热情文化也在中国吃不开。  

形式要合情合理

说到底,色情营销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通过吸引消费者最原始的消费冲动,购买自身产品,其实就是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找到购买产品的诉求。

这就要求品牌在做营销前先弄清楚自己的目标群体是谁,自己的产品是什么。从而做出最符合消费者需求与品牌调性的优秀营销。

令人拍案叫绝的餐饮企业案例

案例一:全国首发榴梿味报纸

6月23号,乐凯撒联合深圳晚报,创造全国第一份“榴梿味报纸”。作为榴莲比萨品类的首创者,乐凯撒显然知道不断强化“榴莲比萨”有多重要。

榴莲比萨可以说就是乐凯撒的“核心符号”,抓住这个具有鲜明差异化的独特符号,然后进行脑洞大开的创意营销,才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靠脸、踩高跟、拼体重

长得好看就能免单?没错!郑州市一家餐厅就推出了“靠脸吃饭”主题活动,食客可选择扫描容貌,整形医院工作人员根据食客容貌打分,颜值高的就有机会免费就餐。吸引了无数靓女靓男排队来吃“霸王餐”。

只要鞋跟高,任你吃到天荒地老。一餐厅也推出了“鞋跟4-6cm享7.5折,7-9cm享6.5折,10-15cm享5.5折,15cm以上享3折”的活动,短短几天时间,这条微信的阅读量就超过了六万次,前来餐厅消费的顾客里有95%是首次光顾,活动反响确实不错。

有个胖子朋友,吃饭都不是问题。一餐厅在微信推出了“带个胖纸,就打折”的活动——男子体重达到226斤、女子体重达到156斤即可享受4折优惠;男子体重达到246斤以上、女子体重达到166斤以上即可享受一折优惠。据了解,活动期间餐厅日均接客量达到了2000多人。

不被记起,便被忘记,做营销就是要不断地为餐厅制造话题,让顾客对你“想忘都忘不了”。

笔者认为,餐饮企业的广告营销既要响亮、吸引眼球,还应当适当有度,这个度就是法律的底线。有内容有话题的创意营销,才会将餐饮企业的营销传播推向一个高峰。

而餐厅除了各种创意营销意外,更应该立足于菜品和服务,从长远来看,如果商家只注重营造气氛博人一笑,这种噱头很容易就让顾客厌倦,失去“回头客”,一旦再忽略了餐饮的品质和服务,即使再热闹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本文来源:餐语餐谋订阅号,由餐饮界(微信ID:canyinj)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