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听说虹鳟跟咱身价一样啦?专栏
1. 虹鳟又算三文鱼了?
“三文鱼”又火了,不对,应该是虹鳟。
网上流传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显示,“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等”。
消息一出,网友炸锅了:不是说好的——虹鳟不是三文鱼,不能生吃的吗?
一时间,记忆将人拉回5月那场充满黑色幽默的争论。
彼时央视的一则报道说: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被青藏高原“承包”了。
一般以为国内的三文鱼,都是从日本、挪威、加拿大进口的。吓得吃货们大惊失色——
原来我狠狠心才吃一顿的“三文鱼”,居然是国产虹鳟假冒的啊!
肉眼望去,虹鳟和进口三文鱼的颜色,并没有太大区别,肉质也很鲜美。如果不是资深吃货,估计很难吃出两者的区别。
本质区别在于,虹鳟是一种淡水鱼,进口的三文鱼是海水鱼。
生吃淡水鱼容易感染寄生虫,这是常识。直接将虹鳟当成三文鱼来卖,这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生命安全权,置于何地?
面对吃货们的愤怒和质疑,相关方面纷纷出来灭火。
@大青海网 转发了一篇答疑,文章引用中科院青海生物研究所(后改为相关部门及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农牧厅渔业局等专家的说法,强势论证——
虹鳟是可以生吃的!
然而很快就被中科院打脸了——
解释不成,反而弄了个大笑话,如果换做别人,也就偃旗息鼓了,自等热点退去。可养殖虹鳟的企业——青海民泽龙羊峡公司力争到底,还请来记者玩起了视频直播。
你不是不相信虹鳟里面没有寄生虫吗?那我现场检测给你看——
这真是“重新定义了显微镜”的神操作——
厚厚的鱼肉直接被放置在光源位置上,没有切成薄片,没有制作标本,更没有放到载物台上,这样果真看不到寄生虫啊!
一阵纷争后,5月24日,新华社发文《虹鳟鱼不是三文鱼 生吃易染寄生虫得做熟了》,算是权威媒体为“真假三文鱼”之争一锤定音。在舆论压力的倒逼下,有关方面不得不做出妥协——
龙羊峡三文鱼天猫店下架,京东店都注明了“虹鳟”。
一场关于“虹鳟”的身份归属之争就此落幕,胜利者暂时属于消费者。
2. 生产商定行业标准,服不服?
本以为这事到这就算消停了,现在想来,他们是悄悄地憋大招啊!
看看他们对这一标准历史意义的高度肯定:
“这一标准的出台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对于规范行业操作,保障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促进三文鱼产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这波操作,就问你服不服?
其实,虹鳟鱼究竟是不是三文鱼,表面上是名分之争,但争论的背后消费者关注的还是生食淡水鱼的安全问题。
通常,人们听到“三文鱼”这个名字,会想当然地认为可以生吃。所以,如果一种商品命名可能会导致食品安全和健康方面的隐患,就不该被允许。
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专家早有告诫——
生食虹鳟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危害健康。
然而《团体标准》说了,我们有冷冻消灭寄生虫的方法,比如“-20°C以下连续冷冻24小时”。
但专家说了,这是属于消灭海水三文鱼的方法。没有经过严密的实验,你怎么知道同样的方法,就可以消灭淡水鱼里的寄生虫?
所以,这么不靠谱的标准到底是谁定的?
原来,共同制定三文鱼标准的,除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外,还有13家相关企业。
这13家企业中,有两家是青海企业,其中就有一家来自龙羊峡的公司——对,你没看错,就是5月“重新定义了显微镜”的那家公司。
行业标准由生产商制定,这样的话,考生成绩是不是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定?
对此,中国水产协会会长崔和说——
“可能今天这个虹鳟鱼借了点海产三文鱼大西洋鲑的光,可能用不了几年,可能就是大西洋鲑要借虹鳟鱼的光。过几年老百姓就意识到了,虹鳟肉质美,颜色鲜艳,各种指标都比大西洋鲑高多了。”
网友就不明白了,既然你们觉得虹鳟这么好,为何不光明正大地卖呢?烤着吃、煮着吃,不一样很美味吗?为何一定要来傍三文鱼的大腿?这和卖“娃娃哈”、“adibas”有什么区别?
还是业内人士一语道破玄机——
挪威冰鲜三文鱼的到岸价,目前为每斤40到50元,国内冷冻的虹鳟净肉价格在每斤20元左右。这中间的巨大差价,让商人们很难不心动。
再者,三文鱼名气大、价格高,傍上三文鱼这个热门IP,销量大、有钱赚。利益当前,其他神马都是浮云。
3. 不合标准就降标准,这套路咱熟
事实上,这类“生产商制定行业标准”的现象并不少见。方舟子就说了——
“当年中国奶厂怎么就没想到搞一个标准规定三聚氰胺是牛奶成分呢?还是卖三文鱼的聪明,不仅搞标准把虹鳟归入三文鱼,还可以生食呢。让这些专家吃起如何? ”
不过,方舟子只说对了一半。
前几年,牛奶行业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在2010年以前,我国牛奶的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50万个,而蛋白质是每百克2.95克。2010调整国家牛奶质量标准时,征求地方奶协和专家的意见,结果95%的意见都没被采纳。
对于王丁棉的这些说法,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并不认可。作为卫生部修改牛奶标准的专家组成员,他认为中国奶业的现状要取决于国情。
通过降低标准来使问题产品“合格”,这是多么符合中国国情的操作啊!
不过,有人说了,此次关于三文鱼的标准,只不过是一个协会,联合几家做虹鳟鱼生意的企业发布的一个小团体内部标准,不是国标,不是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它的效力跟你爸爸小时候跟你的约法三章没啥区别,不用过于费心。
虽然团体标准没有强制性,但实际的影响力可能并不小,一方面可能会误导消费者,成为一些无良企业忽悠消费者的幌子;另一方面,团体内部的抱团取暖,可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低标准的企业往往大行其道,赚个盆满钵满;而执行高标准的企业,却艰难生存,最终遗憾退市。
归根到底,“虹鳟到底属不属于三文鱼”,还是需要权威部门给个说法。这一次,我们不想再被国情绑架了。
本文来源:搜狐,由餐饮界(微信ID:canyinj)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