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餐饮天花板 文和友打的情怀牌为何你打不得?专栏
4月2日,深圳文和友在长达两年的“预热”后,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当日盛况空前,排队长达数百米,有网友晒出了4万+的号码牌。如此景象,轻松将深圳文和友推上了热搜,且充满争议!
“排队一天就为了一顿饭和几张照片?”
“这些人都不上班的吗?”
“深圳人现在这么闲了”……
狂热的排队现象,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文和友的争议却是很多餐饮人羡慕不来的成功。争议源于关注,无论排队争议的声浪有多高,都无法否认文和友模式的成功性。它从0到1,从1到N,成功走出长沙引爆其他城市。透过文和友的争议与成功,我们再去解读情怀在餐饮运营中的角色,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新发现。
做美食与开餐厅的区别
产品思维已过时?
文和友,以及文和友创始人文宾,都称得上餐饮业的“传奇”。
当年练摊的文宾,拿着5000元启动资金做炸串小摊,仅用了2000元买车和进材料,其他钱都被文宾砸在了招牌上。原因很简单,就是让消费者在茫茫小摊中一眼就能看到他的摊位。
后来,练摊期的文宾还自创了一个爆款产品叫“犀利排骨”。当年也是火到大排长队,除了产品本身就好吃外,“犀利排骨”这个超具辨识度的名字也功不可没。再后来,文宾开了自己的店面,做起了老长沙油炸社、老长沙龙虾馆,还上了《天天向上》、《十二道锋味》等热门综艺节目。
文宾的创业经历中,有一个“纯粹”的餐饮人容易忽视的问题——文化包装。从练摊开始,文宾对他的餐饮模式就有着明确的认知:做产品,同时还要“搞名头”。从犀利排骨到超级文和友,围绕着美食,文宾极其重视周边包装与文化的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一名好厨师做不好一个餐饮品牌的原因,这也是做美食与做品牌的区别。但是,这并不代表产品不重要。
做餐饮,产品思维是基础,但作为餐厅或品牌的引路人,却一定要从纯粹的产品思维中跳脱出来,在做好产品的同时,还要做好产品周边,比如情怀、文化、场景等。
文和友虽自称是做文创的公司,但它的基因,以及它的商业逻辑依然是餐饮,靠餐饮起家,靠餐饮盈利。只不过,它将餐饮“包装”做到了极致,甚至餐饮在文和友的标签中越来越弱化。“文化>餐饮”同样为文和友带来了很多争议,真正会对文和友带来负面影响的不是排队,而是排完队之后品尝到的“差强人意”的餐品,消费者对文和友的味道也有颇多诟病。因为,排队一般不会影响回购,但“不好吃”会。
文和友“文化>餐饮”的模型或许不值得大多数餐饮人借鉴,但在餐饮的基础上经营文化的方向却是值得学习的。
2018年爆火的炭锅牛蛙,品类赛道上一时喧嚣无比。但如同当年的黄焖鸡米饭一样,在创业者“蜂拥进场”之后很快迎来了“排队出局”的局面,山寨抄袭、同质化严重成为赛道加速洗牌的主要原因。一阵激战后,仅留下蛙来哒、蛙遇、蛙喔等品牌展开高阶竞争。纵观这些一路高歌的品牌,每一个品牌都有着独有的IP形象、时尚场景标签与品牌文化。在餐饮业,竞对间很多时候在口味上已经难分伯仲,支撑起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的有细微的口味差别,更有文化、IP等“包装”记忆点。
讲情怀与做产品的矛盾
情怀比美食的“保鲜期”短?
太多的案例告诉我们,讲情怀、塑文化、做场景,都是很好的差异化入口。但为什么却有的品牌成也情怀,败也情怀呢?
雕爷牛腩花了500万的“天价”讲了一段“食神”情怀,轻奢的风格也做足了用餐的仪式感,但显然很多消费者并不买账。
那个开业24小时就被舆论“杀死”的南京柒本味,本想用情怀手法火一把,声称只有10个餐位,只接受“老带新”,不接受“陌生客人”,要做一家“有规矩的店”,要追寻食物“本来的味道”……却因被网友扒出食安问题,在火的同时“黑”了!
曾经,以8090、7080等命名,主打“童年记忆”的一批情怀主题餐厅,它们大多将那个年代的经典元素搬进餐厅,形成独特的用餐场景,一时风头无两。最终大多也狼狈收场。
文和友以文创的模式做餐饮,固然开创了一种餐饮新形式,值得学习,却不容复制。
1、适度情怀
文和友是一个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滋养着不同的餐饮品类,里面既有文和友的自有品牌,也有外来入驻品牌。来到文和友,它们自觉契合文和友的气质做出相应的改变。反之,文和友的文创场景是由多个品类、多个品牌共同支撑起来的复合模型。
相对于这种1+N的综合模式,在各自品类赛道上各自为战的餐饮品牌,并不适合长篇大论地讲述情怀。首先,讲述情怀需要成本,过度情怀带来的溢价反而会将一部分人拒之门外;其次,适度情怀可以形成一种社交货币,但过度情怀却会让人“腻味”。
2、分清主次
文和友自称要做餐饮业的迪士尼,对此,一部分网友表示期待,还有一部分网友则喊话文和友,先做好餐饮。
大众点评截图
网络上,关于文和友餐品口感的吐槽并不鲜见。很多网友直言,一旦文和友面临铺天盖地的产品吐槽,情怀牌打得再好也召不回顾客。
大多时候,情怀比美食的“保鲜期”要短!情怀往往讲究的是一时的新奇,之于餐饮而言,情怀、包装、文化,是基于美食核心的锦上添花。真正支撑品牌长足发展的核心,是产品。
3、情怀本就不好讲
情怀是一种产品包装手段,讲好了是餐厅文化,讲不好是营销手段。文化可以渗透进品牌基因,形成品牌标签与辨识度;但浅层的营销手段不行,它或可为品牌带来一时的流量,对品牌长远发展并无实质意义。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是将80年代市井文化刻在骨子里的文和友,也因为情怀引来争议。广州文和友的“冷清”也在证明,讲情怀有各种各样的“条件”,比如地域、年龄、性别等,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人群,看待情怀的角度是不一样的。那么,品牌如何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讲大多数认同却又可以形成独特标签的情怀,本就是一件难事。
头部品牌中,西贝莜面村透过情怀表达西北故乡味;外婆家透过情怀演绎温暖家味,其实,这些头部品牌“保守”讲述情怀的背后,事实上也是在迎合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
文和友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文创,抑或是我们常说的“情怀”。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讲故事”。
几乎每一个成功的餐饮品牌都讲得一手好故事。海底捞是如何一步步将服务发展成特色的?喜茶是如何用“排队”带动“排队”的?故事的内容不一定是记忆中的经典情怀,也可以对一种现代场景的时尚表达,一个品牌发展历程中的励志故事……它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一种社交货币,从情感层面维护客群关系。因为,好品牌、好产品需要有好故事渲染,更好地实现它的价值。情怀不会讲,文化不会塑,那就先从讲故事开始。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