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企业张银行贷款“套路”都在这儿专栏
餐饮企业很难从银行融到钱,为啥?因为你跟银行走的就是南辕北辙的两条道,它的信贷评级系统跟你想的不太一样。所以,这篇文章只为你看破银行信贷评级,从它身上揩‘钱’来。”
餐饮市场激烈多变,多一份储备资金就多一份竞争的底气。但遗憾的是,哪怕是现金流充裕,盈利模式健康的优秀餐企也很难从银行拿到融资。
(想从银行要到钱,天呐太难了)
其实,搞定银行,虎口拔毛只需搞定三个点:
一、它看人,所以刷成“绩优股”
假如你是企业法人,银行认为你“本人”就是最值钱的资产,所以为你企业放款的前提是考察你的个人信用。
(如果你是企业法人真是太好了,银行偏爱绩优股)
他们要的是“绩优股”:
比如你名下有无贷款、有多少财产、多少存款、是否有固定的收益来源。说白了带点小歧视,它极看重的就是稳定性:更倾向于为医生、教师、律师、工程师等职位、收入固定可预期的人士提供资金支持,再者,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的从业者比起私有企业的更容易和银行达成合作。
但遗憾的是餐饮企业入门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多为分散个体经营,在第一步“人”的考核上就有一大波餐饮老板阵亡了。
但你可以刷啊:比如,申请信用卡并保持良好刷卡消费记录,能从银行贷款搞定的尽量就贷款,如贷款买房、买车、装修等。有事没事都要想着银行,能从银行借钱的任何机会都不要放过。这一笔笔的记录都有可能为下一次向银行求助时提供基础和支持。
二、它看经营,所以做好对接工作
从银行融资表面融的是钱,实际融的是自身稳定性。
银行考察一家餐企时,不管是从损益表入手考察成本和费用,还是进行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审查,都是为了获得企业真实的营业能力和偿债能力判断。
比如银行称为损益表的东西,不过是一张动态报表。主要目的是用它来表现公司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本和利润变化,通过它来反映经营周期,从而判断贷款收回周期及确定风险。
这张表的套路就这些:
1)营业额:每天、每周、每月的营业额是多少?好的、正常的和差的天、周、月?
2)采购情况:多长时间进行一次采购?每天、每周、每月的平均采购额?
3)以下问题能够确定采购方式,采购额,产品成本,现金流数据等。
4)餐饮企业设备每年的维护成本有多高?维护周期是多长,最近一次维护是否完成?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需要准备十八般武艺与银行过招)
想要搞定损益表,老板们需要在平时的经营中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并严格执行,如果老板们嫌麻烦,或者请专业财务人员成本过高,也可以直接外包给财务公司进行梳理。相比于从银行借钱的快感,这点投入真是太值得了。
(如何搞定损益表,方法很多,看你怎么选)
但“搞定”了这张表,银行这“小婊砸”还是不肯放款。原因你想想就知道,性恶论决定了金主要对你进行第二轮审核,以此判断你是否撒了谎。
所以,它又列出了一大串问题来检验你的可信度,比如:
1)库存的进价、销售产品的成本?
2)运营成本/费用有多少:工资,房租,水电费,交通,其它?什么时候应当支付?行业的平均水平如何?与运营收入相比的情况如何?
3)每年上缴多少税款?缴纳哪些税款?什么时候支付?有逾期未缴的吗?
4)是否有其它(与所经营业务非直接)的成本或收入吗?
5)近期客户进行了哪些显著的经营活动或个人投资?
这里的重点就在于(3),餐饮行业“合理避税”都成了潜规则,银行也是心知肚明、重点考察,所以从银行揩油前务必先把这块厘清。
三、它看偿债能力,所以亮出你底牌
银行考察你偿债能力无非看资产和债务。
(你以为银行看上的是你?你想多了)
资产:流动资产(现金余额、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固定资产(库存、房子、车子、家具、设备、厂房)
债务:应付账款、其他借款、未交的房租、未发的工资等。
一般而言,餐饮企业的房子是租的,库存是一堆不易存放也不易处置的食材:葱姜蒜、酱醋茶、萝卜白菜和豆腐。应收账款得看餐厅经营情况,来一个顾客做一个单,设备和厂房更是少有。反而是债务一大堆:欠着供应商的钱是常有的事。
(我只想大喊一声冲我来!!!)
所以,你最有可能被银行看得上的,就是自己名下的房子、车子和票子。为提高效率,第一时间亮出这底牌就好了。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