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万闭店潮:餐饮生死突围战!头条

餐饮界 / 餐饮界 / 2025-08-25
8月23日,湘菜品牌湘辣辣在深圳成功举办品牌升级发布会
餐饮界

2025年上半年,中国餐饮市场以每分钟6家的速度上演闭店潮,161万家门店黯然退场,相当于每天有8800家餐饮老板告别赛场。

从老字号陶然轩二沙岛店停业、香港富临皇宫广州安华汇店结业,到西贝关闭5家高端门店、全聚德净利润暴跌83%-87%,行业寒冬已从中小商户蔓延至连锁巨头。

市场规模微增4.1%至2.85万亿元的“虚假繁荣”下,餐饮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01、行业现状:冰火两重天的增长悖论

规模增长掩盖个体阵痛,连锁品牌与中小商户分化加剧,行业进入“存量绞杀”阶段。

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微增4.1%,但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首现负增长(-0.4%),反映高端与头部品牌同样承压。连锁化率提升至24%,头部品牌逆势扩张——绿茶集团净利润增长32%-36%,小菜园日均净利润近200万元——而中小商户生存空间被挤压,开关店差收窄40%,单店存活率不足30%。

区域数据更显残酷:湖南新增1.77万家门店,同期注销1.85万家全国近28万家新店活不过一年,湖南省占7000家。这种“开店快、关店更快”的现象背后,是连锁品牌凭借供应链与数字化优势形成的马太效应。以遇见小面为例,其通过特许经营模式三年间门店从170家激增至360家,而同期区域小品牌存活率不足15%。

餐饮界鹤九认为,当前行业已从“增量竞争”转向“效率竞赛”,缺乏标准化能力的中小商户将加速被淘汰。正如中国烹饪协会预测,未来三年餐饮连锁化率将从24%提升至30%,头部品牌通过规模化采购可降低食材成本15%-20%,这一优势是单店无法企及的。

02、生存困局:政策与成本的双重绞杀

禁酒令切断高毛利来源,社保新规推高人力成本,消费降级与外卖内卷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1、政策冲击:从“酒桌经济”到“合规阵痛”

2025年“禁酒令”明确公务接待“工作餐不上酒”,直接冲击高端餐饮利润结构。某连锁高端餐厅数据显示,商务宴请订单量骤降40%,酒水营收占比从35%跌至12%。北京、上海人均500元以上高端餐厅数量锐减52%,包间上座率从70%降至30%,部分品牌被迫推出“商务简餐”系列,客单价下探至200元区间。

社保新规则让小微餐饮陷入绝境7月最高法明确“不缴社保约定无效”,人力成本占比从20%升至25%。以月薪5000元的服务员为例,企业需额外承担1250元/月社保费用,相当于单店每月多支出2-3万元。广州某烧烤店老板坦言:“原本每月净利润仅5万元,新规实施后直接缩水至2万元,只能裁员2人并缩减营业时间。”

2、成本高企:食材、租金与流量的三重压力

食材成本占比升至40%,猪肉、蔬菜价格同比上涨15%-20%;核心商圈租金占营收比达15%-20%,某CBD商圈餐厅老板感叹“每天开门先亏5000元租金”。更隐蔽的压力来自流量成本——线上获客成本暴涨320%,而新客转化率跌破15%,形成“不投流等死,投流找死”的恶性循环。

外卖平台进一步加剧生存焦虑。京东外卖上线引发的补贴战,使商家佣金率从18%升至23%,某麻辣烫品牌测算:一份25元的外卖,扣除平台抽成、包装费和配送成本后,净利润仅剩1.2元。而消费者对配送时效的要求从45分钟压缩至30分钟,超时差评率上升60%,倒逼商家增加骑手补贴。

3、消费降级:从“面子消费”到“性价比至上”

全国餐饮人均消费降至39.8元,同比下降6.6%;一线商圈客单价下降18%,消费者更倾向“剩菜盲盒”“社区小店”等实惠选择。高端餐饮被迫下沉,五星级酒店摆摊卖早餐,米其林餐厅推出“98元商务简餐”。这种趋势在下沉市场尤为明显,县域餐饮客单价同比下降12%,但订单量增长25%,折射出“低价高频”的新消费逻辑。

当前消费心态已从“炫耀性消费”转向“实用主义”。某连锁火锅品牌调研显示,72%的顾客会主动询问“是否有团购券”,而愿意为环境溢价买单的消费者比例从2023年的45%降至2025年的18%。

03、破局路径:数字化与供应链的生存之战

头部品牌通过数字化提效、供应链优化、社区店布局逆势增长,中小商户需聚焦单品与差异化。

1、数字化转型:从“工具应用”到“全链路重构”

老乡鸡通过2700万会员数据分析,精准推送首单礼与积分兑换,复购率提升30%;其智能炒锅、自动化打饭机将出餐速度提高50%,人力成本降低15%-25%。某广州连锁粤菜品牌接入SaaS系统后,点餐、收银效率提升40%,财务对账周期从3天缩至3小时,会员复购率增加25%。

数字化的终极战场在供应链。霸碗现炒通过AI预测销量动态调整备货,食材损耗率从8%降至3%;蜀一蜀二冒菜采用“成都中央工厂直供+AI选址”,加盟商物流成本降低18%,复购率比周边同品类高15%。这些案例印证了餐饮界的共识:“未来三年,没有数字化能力的餐企将无法存活。

2、供应链优化:中央厨房与柔性配送

绿茶集团通过中央厨房将食材损耗率从8%降至3%,小菜园依托“当日达”供应链,日均净利润近200万元。J酒店上海中心中央厨房的实践更具启示:通过统一采购、预处理和配送,使7家高空餐厅的食材成本降低15%,年节约800万元。这种“集中生产+分散出餐”模式,正在改写连锁餐饮的成本公式

对于中小商户,轻量化供应链成为新选择。五口灶下饭小炒通过“中央工厂酱料+门店现炒”模式,将单店启动成本压至12万元,加盟商6天即可学会标准化操作。无锡江大店(50㎡/2-3人运营)依托此模式实现日销1万+、月流水35万+,证明“小而美”也能通过供应链赋能突围。

3、差异化定位:大单品与场景创新

太二酸菜鱼以“超过四人不接待”的差异化规则,将单品打造成社交货币,香港8家门店持续盈利;湊湊火锅通过“茶饮+火锅”复合场景,客单价提升40%。这些案例揭示了破局关键:在同质化竞争中,“极致聚焦”比“全面讨好”更有效

社区店成为新增长点。美团数据显示,社区餐饮存活率比商圈店高43%,某杭州面馆通过“早餐豆浆+午市简餐+晚市小酒馆”的全时段运营,坪效提升200%。餐饮界认为,社区店的核心是“熟人经济”——通过微信群运营、会员专属优惠等方式,将复购率从行业平均25%提升至50%以上。

2025年餐饮“大洗牌”本质是效率革命与价值重构。连锁品牌凭借供应链与数字化优势抢占市场,中小商户需在“小而美”中寻找生机:社区店、预制菜零售、非遗小吃都是突围方向。行业已告别“流量红利”,进入“精耕时代”——谁能把食材成本压到35%以下,把人效提到3万元/月以上,把复购率做到40%以上,谁就能活下来。

凛冬已至,但向阳而生者,终将见到春天。那些能在成本控制中保持品质底线,在数字化转型中坚守人文温度的品牌,将在下一个周期赢得消费者的投票。餐饮从来不是赚快钱的行业,而是需要“守正”与“创新”平衡的长期主义事业。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