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营销,“超大份”成为餐饮界屡试不爽的吸睛卖点专栏

筷玩思维 / 王颖丽 / 2017-05-25
餐厅菜单中的“超大份”是张好牌,怎么打才能出奇制胜?
餐饮界

1967年4月22日,宾夕法尼亚州尤宁敦市的一家麦当劳加盟商Jim Delligatti卖出了第一个巨无霸。

没想到,这个由他发明的双层汉堡新产品很受顾客喜欢,迅速成为这家麦当劳的销量支柱,给麦当劳带来巨大的成功,甚至成为美国象征的一部分。

50年过去了,“巨无霸”一直作为麦当劳的旗舰产品在全世界销售。在中国,吃巨无霸汉堡一度是一种新奇体验,现在也是主力产品,围绕巨无霸的营销持续不断。

筷玩思维(ID:kwthink)认为,对于“巨大”、“超大份”的卖点,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是最能击中消费者心中购买欲望的利箭,也是餐饮界屡试不爽的吸睛王,即使在如今崇尚健康饮食、适度消费的大环境下,同样具有高效的营销效果,至于怎么打好“超大份”产品这张牌,也更加考验经营者的智慧。

风行50年的持续爆品,麦当劳的“巨无霸”

汉堡王的出现,正是美国快餐业快速增长、竞争激烈的时候。当时,麦当劳还落后于汉堡王Burger King,汉堡王以“汉堡越大,汉堡越好”、“请用双手拿”的广告语来宣传自己的皇堡(Whopper)。

为了打败同期的Whopper大汉堡,特许加盟商之一的Delligatti花了几周时间研究专门用于新口味的酱料,并在他的坚持下,麦当劳才同意在他的店里试一试。

其它配料可以通过当时的广告词得知:“双层牛肉巨无霸,酱汁洋葱夹青瓜,吉士生菜加芝麻,人人吃过笑哈哈。”

广告部门的作用的确不可忽视。一开始巨无霸还不叫巨无霸,而是“贵族”(the Aristocrat)和“蓝丝带汉堡”(the Blue Ribbon Burger)这样斯文的名字。最后麦当劳广告部门的秘书Esther Glickstein Rose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名字:Big Mac。

89

巨无霸推出之后大受欢迎,Delligatti的麦当劳销量上涨了12%,麦当劳因此同意Delligatti在他的另外几家麦当劳餐厅里推行巨无霸,获得了同样的结果。然后又在美国的其它地方测试巨无霸,依然卖得很好。

麦当劳在宾州经营的47个加盟店的营业额直线上升。1968年,麦当劳把巨无霸加进了它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店的菜单上。

因为巨无霸销售范围广,产品又足够标准化,其价格还成为了一种经济衡量指标——1986年9月的《经济学人》推出了“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来比较每个国家的货币竞争力。

据麦当劳统计,在巨无霸汉堡诞生40周年时,其全球销量大概是5.5亿个,每秒钟卖出17个,是不折不扣的持续爆款。

50年过去了,巨无霸还在,但为了让它更加年轻,麦当劳也在不断出更多的花招,比如增加两种不同型号的巨无霸:小巨无霸(Mac Jr)和巨型巨无霸(Grand Mac),后者有两层更大的肉饼。

640.webp

时代在发生变化,消费诉求也更加多元化,但如今人们购买巨无霸,却依然在寻找“超大份”、“肉厚料多”带来的惊喜感和满足感。

而这种大份量满足感一旦失去,副作用也显而易见。在中国,巨无霸如今在用料上缩水,被顾客指责“跟普通汉堡一样大”、“一个根本吃不饱”,大大影响了巨无霸和麦当劳的品牌,原先的营销价值也渐渐消失了。

而汉堡王的“超大汉堡”则逐渐把这个优势夺了回来——升级后的皇堡Big King比巨无霸大了一圈,于是一提起大汉堡,不再是麦当劳巨无霸,而是汉堡王的更让消费者觉得名副其实。

最终,业界最大汉堡之争,争的不是谁家的汉堡更大,而是更大汉堡带来的营销效果和品牌效应。

日本快餐界盛行“超大份”,是刺激购买欲第一大原则

超大份的巨无霸汉堡出现在美国很好理解,欧美人对于食物份量的追求跟他们的饮食习惯是一致的。然而其它地域,比如亚洲,特别是以精简饮食著称的日本,对于超大份可就没那么欢迎了吧?

事实却是,日本的快餐店常常用超大份作为招牌菜品推出,并且十分受民众欢迎。如今超大份已经是日本餐饮界中奉行的刺激购买欲首要原则。

被称为“东大生御用拉面店”的“千里眼”拉面,被厚厚的豆芽菜和肉片覆盖,只需1000日元左右。

09

5643

福岛县白河市的Asunaro食堂的巨无霸炸猪排盖饭,价格为2580日元,盖饭上的鸡蛋炸猪排份量是一般的6倍左右;东京早稻田的“肉丼”餐厅,为满足生活费有限的大学生制作的超大份牛肉盖饭,视觉效果更是惊奇。

666

有趣的是,这些推出巨星餐的餐厅,对于吃完一份餐的客人会有奖励,而对于没吃完的,还会有惩罚。

比如东京市郊的荞麦面店“福六十”的名吃“特大巨无霸炸虾盖饭”(3980日元)使用了大个头的大虾和大量的蔬菜天妇罗;“巨无霸散寿司”Matsukura(3560日元)在约700克的醋米饭上盛满了各种海鲜——如果能吃干净,客人就能领取价值800日元的餐券。

19576213_4

34567

位于京都市繁华街区的Karafune屋咖啡三条本店的“巨无霸百汇”(10000日元)是6-10个人的份量,需要提前3天预订,里面放入了各种时令水果以及意大利产奶油,全部吃完的顾客可以拍张照片作为纪念挂在墙上。

而一份700日元的火山酱油拉面,面条的分量是12斤,挑战成功者可以永久免费吃这家的酱油拉面,而吃剩下了的话,则要罚款2000日元。

19576213_1

超大号巨型食物的出现,和日本讲究精致、量少的饮食文化习惯完全相左,但这种强烈的反差却在商业上取得极高的关注度,巨型餐食都成为了各自餐厅的明星食物。

靠“超大份”赚钱只是一种思路,靠它吸睛才是高招

筷玩思维注意到,日本快餐店推行巨型餐从2010年左右就开始了,至今有很多已经成为名品,并且不断有新品诞生,菜单中有几个“巨无霸”已经成为许多快餐厅的常态。

从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来看,巨型餐份量大,价格也高,并不是赔钱买卖。但很多餐厅都是以“挑战”的角度推出的这些特型产品,随着挑战成功人数不断增多,商家还会继续加量但不加价,所以卖得越多、赔得越多的情况也是有的。

此时,单份餐是赚是赔已经不重要,商家期待的并非一餐的收益,而是巨型餐让顾客产生好奇感,进而带来的广告效应。

除此之外,就是挑战本身的成就感。很多食客是为了挑战而来的,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成为社交话题。不论是挑战成功了一份“超级盖饭”还是挑战失败被罚了钱,在对用餐社交价值越来越明显的当下,绝对都是极好的素材。

即使没有赏罚,超大份也自带聚焦光环,视觉效果惊人的“巨无霸”往往能够霸屏顾客的朋友圈。

超大份带来的流量效应也早已经影响了国内餐饮人,海鲜巨轮、巨人披萨、巨无霸羊肉串、XXLsize冰淇淋、超大号麻球、巨型油条……

111

22

传统上,巨型食物也都出现在宴请、聚会餐饮中,顺德有名的“四人抬大鱼”就是传统的“巨无霸”大菜,里面荤素搭配,包含大头鱼、扇贝、鲍鱼、虾和各种蔬菜,菜上桌时店家要让四个伙计抬上来,还要敲锣打鼓,很有助兴气氛。

这些超大份餐品,有的仅在特殊时段供应,有的则是餐厅的招牌菜长期列入菜单,最终的目的,都是吸引消费者关注,营造用餐气氛,带动更多的消费。

不过,要达到最好的营销效果,首先“巨无霸”要足够大,端上桌时要能调动起客人的兴奋感,其次本身的美味还是要保证的。至于怎么花式营销,就要充分结合餐品的特色和餐厅整体的定位。

麦当劳把“超大份”这张牌打了50年,已经证明特大份量餐食对快餐店提升整体经营的奇效,日本快餐业则已经进入利用“巨无霸”做营销的新阶段。国内目前还没有特别典型的案例,不过各种尝试已经开始,谁将成为新一代“巨无霸”,将会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其实超级巨无霸也并非必须,只要从保证充足分量这一点做起,就可以比竞争者有优势了。

声明:本文系筷玩思维(ID:kwthink)独家原创稿件,作者张艳东。本文已获转载授权,版权归筷玩思维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筷玩思维”。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