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硝烟四起,如何打赢餐饮品牌的攻城战?专栏
创业寻路之战
经得起诱惑,看的清未来
创业是一件艰辛的事,既要生存,又想发展。
一方面品牌刚刚起来,许多抄袭者已蠢蠢欲动,甚至就开在你附近,让你不得不硬着头皮迎战挑战者,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团队内部高层心齐但思路不清,普通员工又很容易动摇,流动性大,真是“创业维艰”!
一心多用的创始人势必失利,市场的未来是属于“终极事业者”的,也就是说,最有力的竞争者一定心怀目标,敢于将自己与事业锁定,团队坚持一个共同的价值观、愿景,当你坚定了要走到哪里去,同行者、合作者才会越来越多,积累的势能才会越来越大。西贝的贾国龙最终放弃投资口碑网,决定投资西贝自己,这个背后不正是“断了其他念想”的做法吗?创始人真心想跟品牌走下去,不作他想,这种信念难能可贵,威力也是惊人的。
消费心智之战
不固化自我认知,研究消费者真实心智
当品牌实现了从0到1,很多品牌创始人感到稍松一口气之时,很多脱离市场的想法就来了,原本很普通的产品,总是看着很碍眼,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创新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我们所做的一切创新工作,首先要思考,我会不会是在跟已有的消费者心智 “作战”?如果是大家心智中没有的东西,很多的工作做了也不会有太大效果。
为什么呢?做市场教育工作太难。
举个例子,一位朋友在上海做了一间很有特色的港式甜品店,已经开了好几家,但是即便推出再棒的研发新品,最畅销的竟然始终是那碗杨枝甘露!为什么呢?因为说到港式甜品,普通的内地消费者,第一时间就是想来一碗杨枝甘露。
这个就是已有的消费心智,你不要想着PK它,相反的你可以通过这种洞察,做更多顺心智而为的加分动作。也就是说,不要仅从自己出发,而是以消费心智为基础,去打造产品、塑造品牌。
爆款探索之战
来源不拘于表象,最常点也是种特别
经过过去两年的摸索,许多朋友都找到点爆款的感觉了。最困扰他们的,是选择自认为最有特色来打造呢,还是选择点选频率最多的来打造。
其实餐饮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行业,关键是你在什么地方发挥这种创造力——爆款的原型不一定很特别,可能就是你从不在意的一个产品,它是你立足的品类上,可能最耳熟能详的产品,有群众基础的产品,多用心思,重新思考,它可能有潜质成为你家的爆款产品。
杨记兴臭鳜鱼,就是立足徽菜打造一道爆款的例子。在创始人思考之后,将菜品不断减少,做精做好,同时专注做好这一个爆款,直接从名字开始,占领这个心智认知,其实谁去吃徽菜不点臭鳜鱼呢?创始人没有拘泥于做臭鳜鱼本身的难处、寻常感,将其塑造出来,让消费者的期待与满足度更吻合,口碑不断上升。
品牌打造之战
学习成功之道,不如先弄清自品类基因
餐饮注定是一个热闹的行业,什么品牌做的好了,它怎么打造品牌的,我可不可以学习一下?这是很多创始人私下常思考的。大家都感受到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但是具体怎么做?事实上,很多时候的所谓“借鉴”,用起来基本上无效。为什么呢?因为你都没有读懂自己所处的品类,携带着怎样的基因?先把思想放回到这一品类诞生的地域、场景、口味、习惯上去看,对于打造品牌绝对有启发。
我们看九毛九这些年的品牌打造,始终聚焦在“山西+手工+做好面”这一核心上,并通过菜单、宣传、开放厨房、现场做面等一系列动作,协作一致的打造品牌,其实回朔这个品类的基因,山西手工做面的历史源远流长,此区域面食种类繁多,一日三餐还可不重样,靠的就是每家做面的手艺。
从自己的基因、从常识出发,找到一个核心,打通消费者心智,成效往往更佳。
虽然商场如战场,却也能越战越勇,真心爱上这行,做到知行合一,就是一个真正的餐饮人了。对于这四个“战役”,背后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自己的一点思考,千家千样,品牌的工作是复杂的,我们唯有不断思考、突破,始终走在前行的路上,然后,坚信会越来越好!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