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出海潮”:砸钱出海究竟值不值?专栏

餐饮界 / 王田 / 2016-02-22 11:15:00
在国内餐饮一片厮杀的情况下,出走是不是好出路?
中餐,早就成为火爆全球的一大美食。两个月前美团大众点评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海外游餐饮消费报告》指出,海外中餐馆约有20万家,覆盖了188个国家和地区,相当于麦当劳门店总数的5.5倍。
海底捞、小肥羊、眉州东坡、全聚德、黄记煌等国内知名餐饮品牌已纷纷走出国门。眼下,又有以京味著称的高端餐饮出征韩国。

在国内餐饮一片厮杀的情况下,出走是不是好出路?

京味高端餐饮本月低调进军韩国

2月初,花家怡园在韩国首尔低调开张2个店。别看花家怡园在国内名字挺响,但真要出了国门,会是个什么状态,谁也不好说。按照其创始人花雷的说法,他们是在“尝试市场”。

中餐“出海潮”再度袭来:砸钱也要趟路?

花家怡园

花家怡园在北京,走的一直是高端范儿,“花家菜”也一直以独特的四合院京味文化而著称。首尔店的装修布局自然也是不变的中国特色、京味文化,但在店面积上则缩减很多,菜单设计也由180道菜锐减至60道,少了三分之二的菜品。

此次出征韩国,除了延续本身的高端商务宴请外,花家怡园还打算在韩国尝试快餐。但在国内却没打算走这种形式,“国内的餐饮竞争太激烈了。”花雷一语道破。

而在此之前,国内已有不少知名连锁餐企纷纷走出国门,既有老字号全聚德、鼎泰丰,又有火锅派的小肥羊、海底捞。

中国烹饪协会:

餐饮“出海潮”再度袭来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少不了中餐,而中国人遍布全球的速度也让中餐在国外迅速崛起。曾有调查统计,美国的中餐风刮得最为猛烈,其次便是日本和印度。欧美和东南亚已成为海外中餐馆的重要聚集地,华人社群的聚集,造就了中餐馆的繁盛。

中餐“出海潮”再度袭来:砸钱也要趟路?

海外华人社区的中餐厅

成都迷尚澳门豆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曾雁翔曾对内参表示,他有一个愿望,想把四川地区的小吃做成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的世界级小吃。“我想走在世界各地,都能吃到正宗的成都小吃,一碗面也好、一个饼也好,只要有家乡味就好。以前没有这种机会,现在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有了做这件事情的一个环境机会。”

找机会开拓市场,增加品牌知名度,也是为了自身发展。“在中国,大的机会都已经被瓜分完了,你再想新开一个店都是搏。”花家怡园的市场营销总监周梅华说。

200多年前中国劳工潮去海外,就把中餐带到了全球各地。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告诉内参君,改革开放之初,国有中餐馆去海外是一波潮流。到了近两年,这潮流再度袭来。

“近两年以市场为主要运行规则,中餐热升级。”边疆说,现在有很多中餐馆在计划走出去,正餐类的连锁餐企占多数。不过相对于以前自生自灭的状态,如今餐企想到国外一展拳脚,也算是到了“好时候”。中烹协计划在今年专门召开一场中国餐饮海外发展论坛,谈一谈有关的政策法规。

市场那么大,趟趟才知道

那些在国内数一数二的品牌,到了国外,吃得开吗?

花家怡园的市场营销总监周梅华告诉记者,包括花家在内,国内餐饮品牌走出国门要面临的难题差不多,无非是选址、口味、理念和成本。

|选址|

欧美or亚洲?

中餐“出海潮”再度袭来:砸钱也要趟路?

公开资料显示,很多餐企把进军国外的首站放在美国。2003年时,全聚德在美国、德国、缅甸、阿曼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开了分店,而全聚德2013年半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在美国、德国和阿曼的店铺已全部关停了。与其有类似遭遇的还有东来顺等企业。

与率先进军欧美市场的其他品牌不同,周梅华说,之所以选择去开拓韩国市场,是因为他们考察发现,韩国人饭桌相对“寒酸”,餐饮比较落后。当地的中华料理甚至比不过美国唐人街。同时,以2015年的人均GDP来说,韩国几乎是中国的4倍,是有经济实力去消费的。

但进军海外,绝不是有钱任性就可以说走就走的,最好在当地有靠谱的合伙人,有合适的机会。比如花家的合伙人就是韩国政商界的人士,正好也符合花家走高端路线。

|口味|

正宗or改良?

中餐“出海潮”再度袭来:砸钱也要趟路?

做最正宗的味道未必人家能吃下去

说起中餐,那是国人的骄傲,因为我们的烹饪技术高,烹饪手法多,味道还是复合型。但问题来了,中餐没有标准化,口味更是众口难调。“做最正宗的味道未必人家能吃下去。”周梅华坦言。

以花家怡园来说,首尔店的菜单减少了大油大腻的刺激性食物,因为韩国人一般吃猪肉羊肉少,对牛肉素菜海鲜等更感兴趣。并且根据韩国人喜欢以排骨送礼的习惯增加了“花家排骨王”这道菜。然而这样的改变是否被认可,还是未知。

|理念|

坚持自己or迎合当地?

中餐“出海潮”再度袭来:砸钱也要趟路?

“热情服务”老外并不买账

说到服务,餐饮业的标杆肯定是海底捞。然而,在一开始走出国门时,海底捞的“热情服务”老外并不买账。

“在国外有可能无意识的言行都会得罪人,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周梅华认为这是在国外安身立命最重要的一点。

所以如何融合当地的服务理念,是做生意的基础。两国对服务业理解的不同,带着中国的成功经验过去,几乎必败无疑。

|成本|

要名or要钱?

中餐“出海潮”再度袭来:砸钱也要趟路?

走出国门各项成本骤增

周梅华说,不用说去国外,就是在国内某地想开店,那都得是至少开3家才能把成本摊回来。“只要有城市跨越,时间成本、监控成本都要增加。”

直接受此影响的,小肥羊就数一个。由内蒙古千里迢迢供应食材送入国外,不仅时间上十分紧迫,成本也较高。2009年,由于海外直营管理链条太长、成本过高等原因,小肥羊退出了海外全部直营业务。

此外人力成本也要比国内高出不少。由于各国经济状况不同,即便给出高于国内的薪酬标准,到了国外,依旧招聘难。

所以国外开店,成本其实更高。能够撑起这个成本的中餐连锁,本身也不多。

“中餐连锁到海外发展,其实还没到挣钱主义的地步。只是先去试试。”周梅华说,现在的状态,是在挣钱和不挣钱这条边界线上走钢丝,干得好挣一点,干得不好瞬间掉下。

[本文转载自餐饮老板内参]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