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搞懂居酒屋,再谈开居酒屋专栏

餐饮界 / 何姗 / 2016-02-25 11:28:18
从深夜食堂到孤独的美食家,居酒屋在中国的很多个城市蹭蹭地冒了出来

从深夜食堂到孤独的美食家,居酒屋在中国的很多个城市蹭蹭地冒了出来,而片中不少馆子和料理的共性塑造了一般大众对于居酒屋的印象——面积狭小,隐藏在寻常巷陌之中的庶民美味,价格平易近人,充满家庭感和人情味(此处有观众意淫的贡献)。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它营业时间向深夜延伸,食物的份量搭配非常自由,而且虽然藏得很深,但总体距离居住区或商业区并不遥远,是很便利的选择;对于商家来说,它的人工成本和房租压力比较低,有非常专属的菜式品类,所以上手起来似乎很快。排除掉北京上海这样日本人聚居的特大型城市,它成为了很多二三线城市近两年比较火爆的餐饮类型。

然而在日本,居酒屋的表现形式不止于此。电视剧里面不太展示的,是大型的综合居酒屋。所以真正的居酒屋文化,并不仅限于特定的面积,装修风格乃至固定的菜式,它可大可小,宜静宜动,但它们的共性则是提供一个有别于严肃拘谨的会席、怀石,又没有拉面、咖喱馆那样强烈速食感的空间。它轻松自在,食物新鲜制作但不过分花哨,不论是一群人吐槽还是一个人叹息,都可以找到位置。

开居酒屋不难?那开整栋楼的居酒屋试试!

作为日本人聚居的主要城市之一,北京很早就有居酒屋出现,而在2011年,一个六百多平米,涵盖两层地下室的综合性居酒屋出现在餐饮竞争非常激烈的好运街,对于刻板印象中的居酒屋,它可以称得上是huge。这个叫做“大德酒场”的地方,除了烤肉基本上囊括了刺生、烤串等在内的全品类。它由曾经在日本同类店铺有丰富经验的主厨杨晨坐镇,大概算是北京第一家大型综合性的居酒屋。

大德的中高层团队均有留日背景,他们力图还原一个更接近日本的消费场景,服务水平和料理态度。因此大德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对日本文化,日本料理比较熟悉的中国消费者以及日本本土客人。

大德的脚步后来扩张到了成都,当地的日料市场和北京上海相比还较为初级,因此大德在成都的分店并不走居酒屋路线,而是人均300起的高端日本料理。

2015年,大德在好运街拿下了一个三层楼的地块,这也催生出一种新型的“垂直型街区”的业态。在日本,一顿饭之后通常都会有“续摊”的地方,在和社长完成拘谨的一餐之后,社员们转头就扎进氛围轻松的居酒屋、酒吧等进行“二次会”甚至“三次会”。大德希望在国内也能培养出这样的消费习惯,虽然没有办法在一个街区里鳞次栉比地开分店,但现在好运街的“2+3”模式同样很好,一边是占据了地下两层的大德酒场,一边是占据了地上一层、地下两层的大德横町。

开居酒屋不难?那开整栋楼的居酒屋试试!

大德横町的三层楼画风迥异。地上的一层空间最小,曾经开了一家饭团店,但目前正停业调整,它的小面积也许会成为新店的卖点。

大德横町的地下一层是主推活鱼料理的“德寿司”。这边只有六张餐桌,其中四张还位于包厢内,相对来说提供了更适合商务洽谈的空间,但氛围上并不如高级寿司店那样严谨。

大德横町的地下二层是北京市场还相对很陌生的“屋台”。日本正宗的屋台你可以理解为台湾夜市小吃或者大陆街边排档。商铺通常流动在街头,而食客则坐在伸缩屋檐下的简易座位用餐,它比居酒屋更野,也更便宜。

大德屋台为了尽量还原这种风格,在店中设置了清酒包装箱改造的座位,还推出了啤酒无限量畅饮套餐。这边的菜式比大德酒场更少,人均消费也低了三分之一,服务上也鼓励顾客自己取用餐具。

虽然师出同门,但这几家店铺的供货渠道并不一致,食材成本是决定消费区间的重要因素。这也让大德和一般的店铺扩张相比,更为繁琐复杂,因为到目前为止几乎每开一家店都是一个新的细分品类。大德希望这一系列尝试可以让他们充分打好基础,在日后扩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指派”出不同类型的店铺。

[本文转载自掌柜攻略]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