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机器人”玩起来可不简单专栏

餐饮界 / 汤迪 / 2016-03-09 20:14:00
在劳动密集型的餐饮业,或炫酷或呆萌的人工智能存在感越来越强。

在劳动密集型的餐饮业,或炫酷或呆萌的人工智能存在感越来越强。

一些小伙伴,正尝试把机器人带到咖啡馆——人工智能的年代,真的要到了?

最近,郑州丹尼斯大卫城出现了一个机器人冰淇淋屋。长这样:

雷区慎入!“咖啡馆+机器人”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电子屏上选好冰淇淋口味,通过移动支付平台或现金付款均可。

雷区慎入!“咖啡馆+机器人”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4㎡的操作空间中,冰淇淋制作过程全由一台机器人完成,还带有跳舞互动功能。据咖门观察,围观或购买的人都不少。

雷区慎入!“咖啡馆+机器人”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由于冰淇淋与咖啡的相似性,都需要兼顾口感与外观,即食属性强,出品要求较高,一些小伙伴煞有介事的在考虑把机器人带进咖啡馆或餐馆。

雷区慎入!“咖啡馆+机器人”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 1 】

光有技术噱头不行,还要有“顶层设计”

从表层讲,咖门认为,类似机器人冰淇淋屋这种模式,可盈利的关键在于“小”,事实上是一种经营业态的转变。带来的益处有三:

——体量小意味着房租成本实打实的减少,选址的试错成本也更低;

——不提供堂食环境,省去了装潢、家具开支,快饮属性更突出;

——“机器人+自助购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由于对产品的陌生,产生的交流尴尬。

雷区慎入!“咖啡馆+机器人”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究其背后的商业模式,软冰业内人士向咖门表示,仅有机器人是行不通的,需要具备能与产品结合的科技研发力量,并从经营的顶层思考。

比如这种经营业态,就是运用了“人工智能+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易于持续连锁经营。

也就是说,机器人充当的仍然是流量入口作用,可复制性与可管控性强才是其核心所在。

【 2 】

省成本?机器人可比你贵多了

解决标准化问题是机器人的基本效用。

但如今,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快餐式出品已经成为多数咖啡馆的标配,标准化还是咖啡经营的关键痛点么?

很难说。

毕竟,很多独立咖啡馆的“心情咖啡”,正是以口味“飘忽不定”为卖点而走红的。

勉强讲,机器人的标准化带来更多的是效率提升,不过这同样需要代价

——是的,就是在很多餐饮机器人制造商宣称的“降低”用工成本上。

雷区慎入!“咖啡馆+机器人”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目前餐饮市场普遍应用的机器人,售价并不算低

有业内人士为咖门算了一笔账:根据迎宾、点餐、送餐等形态功能需求的不同,餐饮机器人价格区间主要在3万——20万,需要分别购入,每年维护费用几千元不等。

一个中等大小的咖啡馆,假设需引进6台机器人,仅这一项费用就需40万元左右。

而受电池容量限制,一台机器人运行时长在5—8小时。

与消费高峰时段明显的餐馆不同,对客流平均的咖啡馆来说,只能起到半个员工的作用。

更何况,在技术更新堪比天气变化的时代,要随时面临过时被淘汰的风险。

这样算来,机器人可能比他们的人类同行要更贵。

【 3 】

讲体验?不够“聪明”的它未必加分

关于“未来机器人”运营探索上,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例子。

2015年8月底,美国旧金山开了一家餐厅eatsa,顾客就餐体验只需三步:

1、终端显示屏上点餐;

2、完成电子支付;

3、从带有你名字的格子中取出食物。

雷区慎入!“咖啡馆+机器人”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eatsa餐厅可显示顾客名字的智能取餐柜

从点餐、买单、取餐全部实现无人化,甚至没有柜台,开业半年,已成为当地白领方便快捷的一种用餐方式。

而目前国内餐饮市场出现的机器人,却远没有多少科技含量,更达不到智能的标准。

一个简单的例子,对咖啡、茶饮等液体产品来说,为了保证平稳,送餐机器人的速度仅有0.3米/秒。

要知道,一个普通成年人的平均步速是1.5米/秒。

更可况,与eatsa快餐店的定位不同,咖啡馆本身更强调第三空间体验,机器人的“冰冷感”是否能和谐相融,尚且是个未知数。

【 4 】

结语:没有顶层设计,就忘了机器人吧!

所以,虽然用机器人卖咖啡是件拉风的事情,但想让它形成商业壁垒,科技研发力量、经营顶层设计缺一不可。

在那之前,忘记那些所谓的机器人服务吧,让萌萌哒机器人成为店里的招财猫就好。

这既享受了吸睛效果带来的客流红利,还避免了为“伪高科技”付出过高成本。

你觉得呢?

本文来源于咖门,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