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没死但真的老了,方便面还能否夺回消费者的心?专栏
随后康师傅控股紧急发声明澄清:此康师傅只是负责台湾地区生产方便面设备的租赁和进口,我们还在。
可这也依然没有消除解散新闻带来的悲观气氛。我认为:在,不意味着好。消失的虽然只是台湾康师傅,却让人们开始回顾近几年来方便面行业的困境。
国内方便面市场到底是被谁冲击掉的?
1958年,日藉台湾人安藤百福发明的“鸡肉方便面”在日本横空出世,并逐渐从一种幼稚产品成长为占据稳定市场的规范产品。
1970年,中国第一袋方便面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厂“诞生”,在当年也算个新奇玩意儿。
从1970到2000年这30年里,方便面生产的技术和标准渐渐完善,而中国人对方便面这个新事物,从一开始的好奇、尝鲜,到逐渐接受、喜欢,再到日常家居、旅行工作中最常见的速食选择,方便面成了中式快餐的一个绝对的代表产品,而康师傅也因为一款“红烧牛肉面”成为几代人的共同味觉记忆。
可是,在近5年多的时间里,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健康饮食的观念让方便面和洋快餐等速食都成了“垃圾食品”的代名词。同时也有大量健康食品产业兴起,开始替代方便面。
而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让方便面的消费形式本身也变得可被替代。
崛起的互联网把餐厅和家连接起来,速食的选择范围一下变大,靠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吃上各式各样刚做好没多久的饭食,有时还可以拿到补贴。
于是,方便面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方便”,被外卖APP们夺走,泡面族一转身就变成了外卖党。
方便面行业整体疲软,超市里的促销战、价格战都偃旗息鼓,几个大品牌的境况都十分尴尬。
方便面巨头统一企业,其方便面业务2015年同比下降了4.9%。
康师傅财报公布的数字,2016年前三季度康师傅方便面业务的收益为25.11亿美元,销量跌回5年前。去年同期为28.54亿美元,下滑了大约12%。
而当初以非油炸、健康品杀入市场、创造年销售额20亿左右的五谷道场,也因为连年亏损,近日被中粮集团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
筷玩思维认为,消费观念、消费习惯让这个原本庞大的产业变得萎靡不振,终究也只是外部因素。被淘汰并不是必然,看看日本、韩国这样消费升级程度更高的国家就可以知道,要想不被沦为夕阳产业,还是要靠创新。
日韩两国的方便面市场却更坚挺,原因何在?
事实上,无论是在超市卖场,还是线上电商,单价多在5元以上的进口方便面已经是消费者的一个重要选择。日本、韩国和泰国品牌,因为都有吃泡面的“传统”,口味新奇同时接纳度又高,所以往往是热销商品。
方便面的诞生国日本,年轻人人均消费泡面的数量并没有下降。作为泡面发源地,他们的市场有明显的分层,低端、高端任你选择,方便面销量不降反增,成为日本的“人气美食”。
在方便面人均消费世界第一的韩国,有专门煮方便面的锅,有专门做方便面的饭店,配套设施越齐备,消费量自然越大。
日韩两国的食品工业都非常成熟,两国方便面的品质升级和价值创新,让方便面依然占据市场主流,在韩国,年人均消费方便面超过71包,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常常看到韩剧里的主人公抱怨:“好想吃拉面啊,馋死了。”然后就开火煮一包方便面,并不是虚构的场景,而是韩国年轻人的日常。
让方便面持续受年轻人追捧,日韩有几个相似的思路。
第一、味道创新最直接有效
提到国内品牌的方便面,你能想到的,除了红烧牛肉面、老坛酸菜牛肉面之外,还有什么口味?在口味创新上,国内牌子并不很有成绩。
在韩国这个年人均方便面消费量第一的国家,方便面口味的花样太多,几款明星拉面,每款都有独特的记忆点,能做到让人吃过不忘。
“辛拉面”是韩国人最喜爱的大众食品之一。2011年农心推出的产品黑袋辛拉面,和最早的红色包一样,立刻受到欢迎。辣椒粉、洋葱牛骨粉包和蔬菜包三个调料包,口味独特,被食客誉为“拉面界的一绝”。
Paldo出品的海地村麻辣汤面,则以独特的辣味立足。另一款面——咕咕面,又叫鸡丝面,由于配料中加有墨西哥辣椒,清澈如鸡汤的汤底味道却鲜辣适口,一口惊人。
也有比较大众口味的不倒翁奥土基的芝麻拉面,但它精选优质芝麻,面条筋道耐嚼加上香浓的芝麻,在味觉体验上很有辨识度。
三养出品的甜辣口味超辣火鸡面,号称是“世界上最辣的方便面”,先甜后辣,口味更韩国。
食客出品的韩式泡菜锅拉面,有一份单独的泡菜包,口感酸辣,泡菜味道浓郁,就像真的在吃泡菜火锅一般。
八道御膳的章鱼海鲜面,两个调料包,其中有辣椒粉和干墨鱼片,还有墨鱼粉、虾粉蟹粉,鲜辣味道突出。
韩国版爸爸去哪儿为大家所知的小熊拌酱面,只有一包粉末的调料,拌在煮好的面里,却变成浓厚的调味酱,味道也是十分丰富。
还有许多口味,每一种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但又不失传统。
这都源于韩国方便面厂商对调味创新的重视。1982年农心拿出当时资本的两倍——40多亿韩元在安城建立了调味料工厂,第二年上市的安城汤面被评为“韩国最具代表性辣味”的辛拉面。
韩国方便面因为口味的独特魅力,正在成长为全球热销商品,已出口100多个国家。农心R&D中心专务朴秀铉曾说:“在韩国制造的产品中,可以和汽车、智能手机相提并论并且竞争力毫不逊色的就是方便面”,“从面饼到调味料、汤味,甚至连容器也在不断革新,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竞争力”。
反观国内,如今各品牌方便面的口味也有几十种之多,但真正形成记忆、成为经典的口味却没有增加,消费群体自然会不断流失。
第二、技术提高档次,方便并不等于“不健康”和廉价
相对于口味和调料,日本方便面的创新更多是在便捷性和技术上,日清是一个典型代表。
自从安藤百福发明了加入热水就能食用的方便面、并推向工业化生产后,为了开拓欧美市场,日清发明了杯装方便面,又开启了一段影响全球的食界革命,直到现在,日清在方便面的技术革新上还在不断尝试。
最初发明方便面是为了解决食品不足和用餐不便,如今,方便面企业更加在意通过技术革新,减盐、减油、安全产品的研发,满足人们对健康、营养的更高需求。
日清食品安全研究所的职责包括:确保不同工厂生产的产品品质的一致;检测产品中是否有危害物质,把握产品中危害物质的混入程度,如丙烯酰胺、反式脂肪酸、三氯丙醇等;对危害物质的危害性进行评估,并向有关国家机构提供食品安全的各种信息等;改善安全技术,开展世界最高等级的质量管理、全新食材的研究。
与中国商家强调“油炸方便面不健康”的理念不同,日清通过实验,得出“不论方便面是油炸的还是非油炸的,都是健康安全的”结论。在日本,非油炸面只是方便面的一个品种,就像乳品中的脱脂奶。
而由于这些研究得到了政府的确认,在日本方便面市场,油炸方便面约占市场总量的90%以上,油炸方便面到底健不健康的争论,根本不存在。
日本向来重视“职人精神”,日清作为方便面企业的鼻祖,产品研发一直在提升方便面的档次。比如其出品的“面职人”,在日本泡面界非常有名,使用了揉面、切面和蒸面三种技术,面条形状不再是卷曲的,而是直面,与汤汁结合后有独特的口感。
在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日清就不考虑价格战,每包4到5元的价格,让日本方便面无力对抗国内方便面。但现在情况已经不同,坚持质量第一、技术领先的日本方便面品牌,终于迎来了中国消费升级的契机,接受度明显高于以往。
第三、培养泡面文化,化身日常饮食
在韩国的传统饮食里,面条并不是一个习惯的方式,米饭+汤才是他们最常吃的主食。
韩国和中国一样,也是从日本学习的方便面制作技术。恰好是在上世纪60年代,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为了提升韩国大米的自给自足率的数据,便劝导民众多吃面食。
于是,不常做面条的韩国人,自然就想到了吃方便面,被称为“拉面”的方便面很快成为韩国人最爱的面食,喜爱程度甚至超过日本人。
走在韩国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拉面专门店”,就是专做方便面的。高速公路休息站、学校食堂等人流汇集处,专门销售方便面的窗口也总有人排队。
而作为主食销售的方便面,绝不是用开水泡开这么简单,而是有各种各样的做法,相当讲究。比如街头小摊上销售的“方便面和炒年糕”、以方便面为主要食材的“部队火锅”。
在韩国,方便面已经被视为大众化的正餐,甚至是他们眼中的美食。在韩剧中,吃泡面的场景时有出现,食品集团也不惜重金,请最当红、最有人气的明星来给某款方便面代言,吃泡面是最有韩范儿并最时髦的事。
把吃泡面变成文化,在韩国如果说更多是个历史巧合,那么在日本就是个被商家不断塑造的理念。
日清在大阪的“方便面发明纪念馆”记载了世界上第一袋方便面的发明过程,新一代食文化——方便面的历史、发明和发现的可贵都在这里全部展现。48岁的安藤还在探索的形象也被不断强化,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创新、奋斗精神的代表者。
同时,日清又在不断追逐最新的时代潮流。日清拉王和免费的AR手机应用aug!合作,制作了一款名叫“真爱8分钟”的模拟恋爱A手游,植入了日清拉面。
8分钟的含义是:5分钟泡方便面、3分钟吃面,消费者使用手机扫描最新的五款口味日清拉王杯面包装,就可以和AR萌妹子们互动。
屏幕中的美少女在5分钟后会提醒用户可以开始吃面了,然后会自动从AR模式切换成固定的背景,甚至还可以听到妹子“呲溜呲溜”吸食面条的声音。对这款软件,来自三次元世界的各种宅男都给出了测评,这些人也正是消费方便面最主力的人群。
方便面在日本、韩国可以玩出的花样,影响已经波及到全球市场,特别是世界上消耗方便面总量最大的中国。不单单是生产研发技术,方便面从健康概念、口味变化,到吃的形式、吃的文化,立体营销的效果都表现抢眼,年轻人无论在便利店、超市、电商平台甚至餐厅,都会不由自主地尝试这些新鲜感强烈的泡面。
而国产方便面在上述这些方面的欠缺,可能是逐渐被消费群体忘却的原因。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