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世界各地海底餐厅:让食客接近海洋是怎样一门生意?专栏
春节期间不少人都选择出门旅游,来一场“度假过年”,根据国家旅游局测算,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公民出境旅游总量达到615万人。
而在各种休闲游、度假游里,餐饮消费绝对是一个重头。
餐饮和旅游都是体验经济,既能吃饭又能观光体验的餐厅,更是游客们行程单上必备的目的地,其中分布在世界各地海滨城市的海底餐厅,就是一个典型形态。
旅游胜地的海底餐厅、海洋餐厅,因为工程造价和地理位置等等因素,可以算得上是体验式餐厅里的奢侈品了。今天筷玩思维就来盘点一下国内外以“水底”、“海洋”为主题特色的餐厅,看看这些“主题餐厅中的明珠”都是怎样定位、呈现和运转经营的。
马尔代夫的海底餐厅
马尔代夫的海是世界各地游客的向往之地,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这里非常适合海底景观,世界上最早的海底餐厅也是在这个国家诞生。
ITHAA海底餐厅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个。
ITHAA在当地语言中意味“珍珠”,餐厅位于印度洋港丽岛海底5米,小小一间餐厅仅仅放置了六张桌子,提供成套的西式创意菜,人均消费为190英镑。
早在2004年2月,马尔代夫皇冠公司向M.J莫菲公司提出需求,希望建造一家独特的海底餐馆。
原本皇冠公司的设想是把海底餐馆建成玻璃窗样式,采用平时习惯的直面墙。后来M.J莫菲公司提出了有机玻璃通道的设计模式,也就是水族馆通道的形式,这更适合直接接触海底并且观赏海洋生物,此方案被选为最终的样式。
这个总重175吨的餐馆主体结构建造是在新加坡。9个月后,基本组装好的“珍珠”才被吊至一艘远洋驳船运往马尔代夫。
在85吨装沙子压舱物的帮助下,“珍珠”被精确地放置在打入海床4至5米深的4根钢柱上,沉到海底并用混凝土牢牢固定。当时称这个餐厅只有20年寿命,到现在它已经算是个老年人了。
而在马尔代夫,一家新的海底餐厅刚刚在去年12月开业,同时也是目前最大的海底餐厅:5.8海底餐厅(5.8 Undersea Restaurant)。
这家餐厅位于马尔代夫的五星岛芙拉瓦丽岛度假村Hurawalhi Maldives Resort的海面下,餐厅位于环礁湖海底5.8米处,因此得名“5.8海底餐厅”。
作为迄今为止空间最大的海底餐厅,5.8海底餐厅共18米长、5米宽,但相对于普通餐厅实在是小,最多可容纳8对情侣同时就餐,而这家海底餐厅同样是由MJ Murphy公司设计。
中东国家的海底餐厅
自从ITHAA海底餐厅在马尔代夫创立以来,以色列、阿联酋等奢华旅游地已经有多家海底餐厅开出。
位于迪拜七星级“帆船饭店”底层的海底餐厅Al Mahara,餐厅的名字意思是牡蛎壳,经营的是英式海鲜料理,一顿餐价格不菲,食物的味道见仁见智,但环境和服务可以说没什么可挑剔。
位于以色列南部的The Red Sea Star Underwater Restaurant,是个深入海底20英尺的餐厅。这里本身是一个废弃了的水底观光塔,1999年开始被改建成餐厅,但并没有走奢华路线,而是尽可能向自然靠拢。
餐厅共有105个座位,62个形状不一的玻璃窗,脚下的地板是用海沙做的,天花板上布满章鱼吸盘似的凸起,海葵形状的吊灯,珊瑚落地灯发出幽幽的光束,铁栅栏则被设计成海草造型。
这家餐厅可以算是最有环保意识的海底餐厅了,在餐厅开业前的4年中,经营者派出潜水员在海底搭建了铁丝网,将一些受破坏的珊瑚礁移植过来。现在,餐厅所在水域已经成为珊瑚礁乐园。
美国、非洲的海底餐厅
美国田纳西州的水族馆餐厅Aquarium,主打“海底美食冒险之旅”,餐厅本身就像一个水族宫,各种观景设施十分丰富,五彩斑斓的水族馆景观让客人感觉就像是海底美人鱼的宫殿一样。
这里提供各种鱼类菜品以及各种美式餐品,所以很受美国家庭欢迎,在丹佛、科罗拉多、休斯顿、凯马赫和德克萨斯都有分店。
位于南非德班的CARGO HOLD“鬼船餐厅”,它的结构和装饰都模仿当年的幽灵船“THEPAHANTOM”,那艘终结在德班的南非海岸的一个传说的鬼船。
这家餐厅建造在一个大型海洋公园里,整个餐厅是一艘巨大的沉船,船身大部分沉入海底,能看到各种鱼群在沉船周围游来游去。餐厅主要提供海鲜,牡蛎大餐则是招牌食物,客人可以在海底吃饭、看著名的德班大白鲨,饭后则可以到甲板上散步。
亚洲海底餐厅
海之味餐厅是新加坡的海底餐厅,位于S.E.A海洋馆,本身不是很大,但有一整面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海洋馆里最大的水族箱中,海底生物缓缓游弋,而餐厅内部特别设计的蓝色色调笼让餐厅的气氛很浓。
餐厅跟海洋馆共用一个玻璃海景墙,在远离水族箱的另一侧,放置着一面巨大的镜子映衬水族箱的宁静。不过还是靠近水族箱的餐桌位更抢手,需要提前预定并有更高的最低消费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行政主厨Cat Cora是号称“铁娘子”的美女厨师,2005年,她成为Food Network电视节目“美国料理铁人”里的首位女性“料理铁人”。
此后她的餐厅先后于美国梅西的南海岸广场、旧金山与波士顿机场,以及迪斯尼世界开幕。Cat Cora为餐厅制定的意式菜单有两个套餐,以清淡、简约和健康的饮食理念为主。
不过在海之味餐厅,一顿浪漫的午餐才人均60新元左右,并非十分奢侈,美好的用餐体验搭配米其林级别的餐食,对于用餐者来说性价比相当高。
国内海底餐厅
相对于海外各式、各高档次海底餐厅,国内这样的业态较少,大多是和海洋馆相结合,位置也多在沿海城市,如三亚、厦门、青岛等地。
三亚天房洲际海底餐厅是国内首家全海水世界的海底餐厅,位于海棠湾天房洲际度假酒店的地下,四周被一个海洋水族馆萦绕。
位于厦门的梵尔纳海底世界自助餐厅,是一家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海鲜自助餐厅,内部有直径9米圆柱水体,左右两边长58米的潮间带,观景玻璃后面就是真实的海底世界景色。
同样是三亚的瑞德姆海洋演艺主题自助餐厅,则是一家新开张海底餐厅,依托于海洋馆的同时,俄罗斯美人鱼的海底表演是其比较鲜明的特色,口碑颇佳。
结语
筷玩思维认为,水下餐厅、海底餐厅的形式,事实上是对当地海洋资源的一种挖掘,也是海洋经济在餐饮领域的一种形式。
由于海洋的可观赏性是极具差异化的餐厅特色,餐厅的消费价格都定位较高,供应高级西餐的海底餐厅一般都会收取15%以上的税费和服务费。从经营状况来看,大多位于旅游目的地的海底餐厅都能收获到持续的客流。
国内的餐厅大多采用高级海鲜自助餐的形式来运营,和国外打造高级西餐厅的模式有所不同,但却更适合在国内市场更大的休闲餐饮、亲子餐饮的理念和需求。
无论哪种方式,瑰丽的海底景色都是这种海底餐厅最大的卖点,大部分食客对餐食的期待并不高,甚至做好了“不是来吃味道,而是来吃环境”的心理准备。
而一旦食物比预期的还好,食客对海底餐厅的美誉度就能显著提升,这也可能是所有去主题型特色餐厅用餐客人共同的消费心态。
可以看到,不仅在马尔代夫已经有更多海底餐厅开始营业,三亚这样的海洋城市,海洋主题的餐厅也开始不断有新玩家进入。很快,更优质、特色的食物、更丰富的服务和娱乐形式,将成为海底餐厅之间除了“海底景象”之外最为关键的比拼点。对于海底餐厅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筷玩思维将持续重点关注。
声明:本文系筷玩思维(ID:kwthink)独家原创稿件,作者王颖丽。本文已获转载授权,版权归筷玩思维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筷玩思维”。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