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餐饮行业大起底,没有支付牌照意味着什么?专栏
央行最近很忙。
2月20号,央行刚刚出台了2017年的45号规范性文件,筷玩思维阅毕全文,发现央行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好好整治下收单服务市场。不仅如此,央行最近还集中约谈了一批涉及聚合支付的平台型企业,包括垂直电商平台、智慧餐饮厂商、直播平台等。
央行此次雷霆行动的焦点,是那些非持牌平台型企业,是否有可能会涉及资金结算、沉淀出资金池的问题。经过国家资质审查的商业主体,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而且一旦持有支付牌照,央行就会定期予以监管和审查,以防止企业跑路,进而引发经济、民生的连锁问题。
具体到整个智慧餐饮行业,据筷玩思维调查,超过99.9%的经营主体都没有支付牌照。
那么,智慧餐饮企业没有支付牌照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没有支付牌照就应该被一棍子打死?围绕支付牌照这个焦点,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又会如何?
监管层的担忧:非持牌机构以聚合支付之名,行“二清”之实
据筷玩思维了解,目前市场上没有支付牌照的平台型企业,有部分采取的是“二清模式”,另外也有一部分企业在尝试以“聚合支付”方式规避二清模式嫌疑和相关监管条例。
一清与二清是市场通俗称法,简单的说,一清,指一次清算;二清,指二次或多次清算。一清是银行或支付公司直接对接商户;二清是支付公司或银行先将POS机的结算款支付给某一个人或某一家公司,再由这家公司或个人结算给商户。
归根结底,资金流向是核心区别,资金经由顾客付给二清机构,二清机构再把钱划给持牌收单机构或个人,最后再由这些机构和个人统一结算给商户。
因此,判断一家智慧餐饮企业是否为“二清”,有没有支付牌照是先决条件,有牌照当然没问题。而最终的核心指标是,商户的交易款究竟有无经过平台转手给他人。如果商户结算资金时,发现是与没有牌照的智慧餐饮平台、或是完全没听说过的机构结算的,那么,就断定其为二清模式。
筷玩思维向客如云、紫光美食云、美味不用等、二维火、屏芯科技、香橙互动等多家智慧餐饮企业求证,部分回应的企业口径相对一致,称其没有任何形式上接触交易款,资金是直接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渠道汇至餐厅账户的。
如客如云和二维火回应称,他们所采取的是“聚合支付”方式,即支持一台设备扫码微信、支付宝、百度钱包等多种第三方支付方式,但消费者支付的钱都是直接到商家。
聚合支付是相对第三方支付而言的,第三方支付介于银行和商户之间,而聚合支付是介于第三方支付和商户之间,通过聚合各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包括银联、微信和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通过统一的软硬件平台来承载。
聚合支付不进行资金清算,因此无需支付牌照,其只是完成支付环节的信息流转和商户操作的承载,其价值是在帮助商户降低接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具有中立性、灵活性、便捷性等特点。
当然,这是理想中的聚合支付定义,但事实上行业中确实有不少打着聚合支付幌子的二清机构。
央行要查处整顿的,并不是市面上的聚合支付企业,而是在做聚合支付的同时,又插足支付清算,却不具备支付牌照的公司,即行业所说的二清企业。
二清的根本危害在于:资金会沉淀在与智慧餐饮企业合作的持牌收单机构或个人手里,由于这些机构和个人通常没有实质性业务和大型固定资产,所以随时卷款跑路且跑路成本为零,进而引发连锁民生、社会经济问题。这也是监管层的忧虑所在。
聚合支付和“All in One”依然各有市场空间
智慧餐饮企业作为餐厅的服务商,采用二清模式、或是持有支付牌照,就等于拥有提供近乎完美的“聚合支付”服务的能力。当然,差别在于:前者违规、有风险,后者合规、接受央行监督。
商家现在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而第三方支付市场目前群雄格局,不可能一家独大。所以商家对各个渠道一对一去结算资金比较费时费力,可持有支付牌照的智慧餐饮企业或是二清机构就可以代为结算,做到百分之百的“All in One”。
“All in One”是智慧餐饮行业的术语,也是管理软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最少的设备里,最简单的融合最多的功能,从而最大化地提升餐饮企业的整体效率。
没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就意味着在不违规的情况下,无法提供代结算业务,只能提供传统概念上的第四方聚合支付服务,这就对门店运营效率造成了一定损失。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现实,在真实的商业世界中,目前持牌的智慧餐饮产品就一定适合所有餐饮企业?采取聚合支付的厂商就一定不好?
也难说。
比如,当我们在一些小餐馆、或是只有少量门店的小连锁品牌吃饭时,由于这些餐厅是个体工商户,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扫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结账,交易款直接被打到老板或是餐厅的账户中,完全不需要通过智慧餐饮厂商的扫码枪。
这是因为智慧餐饮产品通常是模块化的,商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接入厂商的结算体系,而这种结算方式对于这些小店来说,无论资金周转效率还是门店运营效率,都比较高。
而对于部分大型连锁企业来说,随着门店数量的逐渐增多,资金管理难度呈指数级增长,能够代为与各渠道结算资金的智慧餐饮产品自然就成为了首选。
但在连锁餐饮企业中,又有一种特殊情况存在。不少利润较薄或处于资金承压期,对现金流周转速度在意的餐厅,反而不希望“被代理”。因为如果是智慧餐饮企业的平台代为结算,资金就会不可避免地在平台上滞留一段时间。
平台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倒还在其次,滞留在平台上的数千万上亿资金才要命。这就需要餐饮企业根据经营状况、业态特点去动态把握,究竟采用聚合支付产品还是有代结算功能的All in One产品、或是否要全面接入结算体系。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市场是分层的,具体到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业态特点也会对产品的选择造成一定影响。这也是如今,无论主打聚合支付概念的产品还是“All in One”产品,都能占有一部分份额的原因,这是市场的主动选择。
未来趋势预判:持牌或将成为智慧餐饮竞争的基础条件
支付牌照,毫无疑问是希望做大做强的智慧餐饮企业梦寐以求的。传统餐饮管理软件天财商龙执行总裁糜新箭也表示:“一直在想办法。”
“想办法”的对立面,是支付牌照动辄叫价数亿的畸形市场。支付牌照变成了如此紧俏的资产并非健康现象,央行方面需要加强政策的研究,不能把限制牌照当成管理市场的唯一手段。
目前,支付牌照还没有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但智慧餐饮的赛道被资本越吹越宽、越跑越快,迟早有一天,没有牌照会掣肘业务甚至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很多资质过硬的公司最终很可能死在没有牌照上。而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据某持牌机构人士透露,现在的支付牌照是分批发放,一批几十张。但以后,支付牌照动辄叫价数亿元的情况将得以缓解,牌照会越发越多。
这并非痴人梦呓,改革某种程度上就是倒逼出来的,就像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只有四大国有银行,而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招行、民生银行等等。21世纪前后,各个地方银行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近几年,第三方支付乃至聚合支付也是对传统银行业务的进一步补充,如今只是进展到了对支付牌照的需求暴增的阶段。想必,央行会对资质过硬的优秀企业率先抛出橄榄枝。
目前,在市场的主动调节下,传统聚合支付和可以代结算的“All in One”都拥有各自的市场份额。加上微信、支付宝和银联也在推出开放清算平台,看似没有任何问题。
但实际上,随着餐饮业的发展,“大公司、小门店”的大型连锁企业将成为主流已是行业共识。对这些与日俱增的连锁企业来说,资金管理是一个潜在痛点,能够提供代结算的业务,总归要比没有好。
当下智慧餐饮产品各有各的不足,资金管理还没有成为主要矛盾,但当基础问题慢慢得以解决后,支付牌照和“All in One”早晚是绕不开的话题。
即使是对资金流有急切要求的企业,仍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开关结算模块。尤其是SaaS的风口来临,“配置+定制”的标配能力更是让商家可以实时开关财务模块。
虽然,对持牌的智慧餐饮企业而言,商家愿意把资金储存在平台一段时间当然好,有了资金池那平台的资本价值、竞争能力就完全是另一个境界了。
筷玩思维研究认为,聚焦于B端商户的智慧餐饮,有望诞生出与阿里巴巴、新美大比肩的伟大公司。一来,餐饮消费的高频数据价值比淘宝更具有想象空间,二来,智慧餐饮企业诞生于B端,拥有服务B端的基因优势,而阿里、新美大等从C端起家,难逃企业崛起路径和价值网的限制。
所以有机会,也不乏野心者。
那么,很难想象一家想要做大做强的企业没有支付牌照,京东最早从电商平台起家,而后做线下物流,最后做了京东金融。拿下“网银在线”的支付牌照后,京东孕育了健康的资金池,便开始着手启动了京东白条等金融业务。
微观上,金融业务作为电商平台的增值服务,加强了京东电商平台的竞争力。宏观上,京东拥有了支付牌照,还做起了针对物流企业、甚至持牌收单机构的第四方服务商的生意。
智慧餐饮企业亦然,拥有支付牌照,不仅自身的资本价值骤增、还可以将金融服务作为增值业务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甚至还能据此衍生出更多、更具想象空间的金融业务。
支付牌照成了支撑一切梦想的原点,它对于智慧餐饮厂商、餐饮业和消费者的价值,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在未来,如果真如二维火创始人赵光军所说,要做一个万亿级的企业,没有支付牌照就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至少,在产品竞争力的层面上就会被甩开一截,梦想就可以不用谈了。
筷玩思维认为,无论如何,智慧餐饮企业还是应尽快拿到支付牌照,即便央行早晚会行动,牌照仍然是悬在厂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毕竟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太久,头部与尾部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从企业发展的客观维度看,不论你认为公不公平,是否拿到牌照或许就真的决定了,你能不能在未来的市场洗牌中存活下来。
声明:本文系筷玩思维(ID:kwthink)独家原创稿件,作者张艳东。本文已获转载授权,版权归筷玩思维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筷玩思维”。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