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饮食王国,才发现原来你去过的都是假茶馆专栏
我算是比较喜欢喝茶的,也向往茶馆里的生活。
如老舍先生描述的那般,可以看到各色人等,听到许多趣闻轶事。
但在郑州,或者其他很多地方,茶馆并不是如此的样子,它更像棋牌室、禅堂或者会所吧。
直到去了一趟广州。
那是我第一次南下。
一路上我不住地想,这个饮食王国到底是怎样的。
当地的朋友接到我,说有点晚了,明天去喝早茶,今天咱们去吃夜市吧。
我以为是像北方一样,几盘凉菜、一堆烤串,几个人就甩开了膀子吃。
朋友说不是的,没那么豪放。
我们在路边一家馆子吃了潮汕砂锅粥、炒米粉、炒花甲,很便宜,但很鲜美,小店也很干净。
以后的几天我才发现,广州大大小小的馆子都很干净,即使一个十几平米的肠粉店,也会每天拖地。
广州的饮食习惯也很别致,这里的饭指米饭,如果说米,那是没蒸熟的米;而且餐前先拿一个盆来洗碗筷,骨碟只是放吃剩的骨头的,夹了菜要放在小碗里。
第二天,我们去吃早茶。
茶馆在中国出现得很早,也有不同的流派,比如北京、四川、杭州等,都不一样,老舍先生以北京的茶馆做过文章,成都茶博士的表演也是一绝;喝的茶当然也不尽相同,四川喝花茶,杭州多龙井,再加上虎跑泉的水,绝配。
老舍先生有一比喻,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各式的人都能走进去。
所以,这个地方就有了很多功能,比如欣赏曲艺表演,听相声说书,吃瓜子点心,这也是我向往茶馆的地方。
广州的茶馆属于后者,“茶中有饭,饭中有茶”,餐茶结合。
更准确地来说,这里的茶馆应该称为茶楼,面积都很大,楼上楼下包间散座,每到吃饭的时候,座无虚席。
我们起来的时候已经九点,朋友说,以前老广们去喝茶,一盅两件再加张报纸,就能坐几个小时。
早上八九点,晚上能到十点之后,茶楼都营业。
我问什么是一盅两件,朋友说,“一盅”也就是一杯茶,“两件”指“两笼”或者“两份”,就是点心了,像传统的虾饺、烧麦。
落座后,服务员挎着个篮子走来,弯腰问,要喝什么茶。
篮子里是包装好的各式茶叶,铁观音、龙井、菊花,都有。
服务员帮我们洗茶,并泡上一壶,就去招呼别的客人,此后再喝就是自己来动手。
桌子的旁边便是一个水龙头,连着一个自动烧水的底座。
按下开关开始加水,到一定刻度后自动停止,之后启动加热。
朋友说,广州的中餐厅都是喝茶的,坐下后先点茶,后点菜。
一些外来的餐饮品牌也是如此,不管是吃份手工面,还是粤菜馆,菜没上齐,必然是喝着茶慢慢等。
这时候,朋友又告诉我,广东的餐桌上还有一个礼仪,别人给你倒茶的时候,要用右手食指与中指叩击桌面来表示感谢。
“这跟你们北方有人给你倒酒的时候,你双手接过来是一样的道理。”
一边喝着茶,听到的周围的话已经全是粤语了,老人、小情侣,一边喝着茶一边唠家常。以往这都是在电视里才能偶尔听到一些的,处于这样一个环境里,感觉很新奇。
朋友说,老广们说“喝早茶”听起来像是“叹早茶”,“叹”在广东话有从容惬意、享受其中的意思。
早茶不仅仅是早餐,还是一种忙里偷闲的生活情趣,也是维系感情的最佳场合。
所以,广州的茶楼都是有茶位费的,根据坐的位置、喝的茶种类,都不同,有段时间媒体说这种消费不合理,结果广州几个餐饮相关协会罕见地同时发声,呼吁保留这种传统。
朋友点了很多特色的小吃,虾饺、烧麦、叉烧包,还有猪手、凤爪、肠粉、艇仔粥。
朋友说,老四件里还有蛋挞,但我们两个男人今天就先不吃甜的了。
我留意看了一下菜单,分为粥、点心、焗类、灼类和蒸类好几种,但每一种后面并没有价位,倒是写着大、小、特等字样。
朋友说,你看菜单的下面,一般都分为小点、中点、大点、精点、特点、超点等,每一种对应一个价位,比较好记。
喝着茶,点心就上来了。
果然很精细,每一种点心都是小笼上来,一笼里三四个,按照我往常的习惯,基本就一口一个,但想着要表现一下儒雅,也学着朋友,夹起来蘸了料汁,慢慢吃。
朋友又对我说,你们北方的餐桌上一般会放着陈醋、辣椒供客人用,广东吃这些不厉害,但吃酱油多,煮菜要放,吃饭的时候要做蘸料。我们比较喜欢的吃的叉烧、烧腊,也都离不了。
以前我还纳闷,广东种植大豆的地方并不是太多,为什么偏偏诞生了海天和李锦记,原来是逼出来的。
和朋友聊天间隙,我想起在北方去过的那些茶馆。
我简单归纳了一下,大致分为几类:类似会所,必有麻布、禅乐、檀香,性冷淡风;与棋牌相关,灯光昏黄、麻将桌居中,烟灰缸必不可少,老流氓风;与创业相关,电脑、投影设备,科技风。
我比较笨,斗地主都玩得不好,自然不太去棋牌的茶馆;我又不做生意,也不怎么去那些打着茶馆旗号笼络人的地方;因为好些原因,会所式的茶馆去过不少次。
这茶馆与禅结合太紧密了,老板、服务员都是麻布衣服,看上去仙气十足;放着禅乐,甚至供奉着某个神灵。
店内的小姑娘会说,这里的一桌一椅皆有来处,一壶一盅全有故事,总体一句话,我们这里是一个有文化的地方,我们很高雅。
我恰恰是一俗人,穿着随意,不能谈陆羽、佛经,而且大多数时候,我只是想和朋友喝点茶,聊聊天,所以,慢慢也就不去了。
哪怕麻布衣服很优雅同时笑语晏晏,姑娘,你的性冷淡,我真的不喜欢。
你们那么清高地销售的珠宝、玉石,我也买不起啊——菩萨面前、禅乐声里讨价还价做着某种交易,还真是别有风味。
所以一趟南下,对于广州茶楼里的自斟自饮,顺便能吃肉尝点心,很是愉悦。
和朋友坐了两个小时,大笑或者小骂都随心,轻松无比。
我一直记着一个段子。
去喝茶的人,大都为着共同的情怀聚到一起:复兴传统生活方式,让人的心灵找到真正的安居之所。
他们脱下菲拉格慕、耐克或匡威,穿着麻布衣服,施施然步上木质楼梯,准备享受这些失落已久的传统生活方式:听琴,焚香,品茶……
在古琴乐声及檀香气味中,他们轻启朱唇问:这里有Wi-Fi吗?
好些人常常担忧,街头的咖啡馆越来越多,好像现在的年轻人都忘了这是一个茶的国度,所以要开茶城、开茶馆、开茶叶的课,传承茶文化。
但茶馆终究离我等老百姓越来越远。
你的茶馆陶醉于檀香氤氲中,而我们只是想聊因为房子远去的某个女人,或者是孩子的屎尿屁。
所以,对于广州这种活色生香的茶楼,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我之前去的那些,看上去真的都是假茶馆。
本文来源:好食记 ,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