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共享经济搬到厨房里能否造就全世界最大的“餐馆”?专栏

/ 尹天琦 / 2016-01-19 19:04:49
共享经济厨房把造就全世界最大的“餐馆”作为伟大的追求,但在美好的商业模式下,有很多难以绕开的弯路,本文让我们看看把共享经济搬到厨房有哪些优势和隐患。

如今共享经济造就了全世界最大的出行公司——UBER,和全世界最大的短租平台——airbnb。今年共享经济也朝着美食走来。美食共享经济的模式正在起步最典型的模式就是以C2C为代表的共享厨房模式。虽然这种餐饮O2O类型广义上还属于外卖类别,但实质上确是以共享经济为内核。本文将对已共享经济为模式的家庭厨房进行分析。

把共享经济搬到厨房里能否造就全世界最大的“餐馆”?

C2C为代表的共享厨房模式目前在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家企业分别是:回家吃饭、妈妈的菜和蹭饭,实际上,看好共享厨房经济模式的并非只有他们三家公司,据笔者统计市面上有不下10家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创业。

他们采用家庭厨房+外卖的模式,属于基于地理定位、共享身边美食的O2O平台。这种平台致力于挖掘社区里的美食达人,利用他们的闲置时间,以外卖配送、上门自取等多种方式,为忙碌的上班族提供安心可口的家常菜,解决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与富余生产力的对接问题。

共享经济家庭厨房模式解析

把闲置在家的家庭厨房和家厨资源进行盘活,为周边的用户提供家厨外卖服务。平台大多采用线上预定,线下到家吃饭+特定距离内送外卖的模式,可以满足上班族到家体验,或者在家享受外卖的两种体验需求。顾客只需要在app上下单,就会有专门的快递人员送上家里厨房做出的饭菜。

通常,类似于回家吃饭的C2C共享家庭厨房平台有两个入口,一个入口用来入驻平台的家庭厨师,另一个入口则提供给订餐者订餐。凡是有空闲时间、热爱烹饪且乐于分享的人,都可以免费在App上开自己的家庭厨房;而没时间做饭又想吃到家常菜的人,则可以通过App预订附近家庭厨房的各类特色美食。

以回家吃饭为案例,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他们的营销模式以及覆盖区域。在私厨共享经济模式中,回家吃饭是目前这种模式中流量较大的,也是补贴力度最大的企业。例如目前推送的福利有:用户注册即送20元餐券、分享给朋友对方获35元餐券、分享者再获10元餐券、推荐厨房上线开店获得高额奖励等福利。但目前这种模式的平台主要的竞争方式并非是靠补贴,而更多的是靠地推和口口相传。

回家吃饭目前覆盖的区域面向整个北京城,不仅包括工作写字楼,还包括人口集中的居住区。家庭厨房每天最多可以接30单,食客最晚需提前两个小时预订午餐或者晚餐,顾客不仅可以选择上门取餐、外卖送餐还可以在选择堂食。

模式优势

这种模式一方面,基于共享经济原则,盘活闲置家庭厨房和闲置人力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家厨外卖不同于外卖,属于小批量的生产,经过的平台方的严格筛选,和家庭厨师的个人筛选在味道上普遍领先于大众餐饮市场的快餐外卖。此外,多场景的用餐选择,使私厨共享经济具有陌生人社交属性,在外卖市场足够大的前提下,对家厨的利益驱动可以足够强,让这个产品具有更多的活力和商业想象空间。

瓶颈

首先是家庭厨房资质认定难。资质认定一直是很多领域共享经济模式面临的困境。正如专车一直不被认定合法一样,家庭厨房因为生产环境的局限性,相关的餐饮生产许可证和资质很难得到许可,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其次,小批量的生产模式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因厨房端都是由一家一家的小厨房组成,未来很难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效益满足市场需求,存在供给不足的可能。例如,外卖平台可以随时订餐,但家庭厨房必须要提前两个小时以上,以便家厨端准备原料和烹饪,这就导致该模式无法应对规模化生产。

再次,物流难题。因为快递是有第三方平台和厨房自送两种配送方式,有时候订单量较大,难以保证准时送达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用餐体验。

最后,安全问题存在隐患。因家庭厨房端属于个人控制,提供菜品的厨房端的配合程度、时间的稳定性和菜的口味都很难把控。除了要求家庭厨师持有健康证和进行简单培训外,其他几乎全凭自律。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也很难维护自身权益。

目前这种以共享经济为基础的家庭厨房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处于用户培养阶段。只有当流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才会考虑商业模式的问题。

其实,就像拼车无法替代出租车一样,家庭厨房O2O也不可能替代餐馆,双方需在竞争中找到各自位置,实现互补发展。就目前来看,共同营造市场、培养用户习惯是共享经济厨房平台所需要努力的事情,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立都有待于市场的检验。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