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丼”如何一跃成为日本吃货都爱的国民料理专栏
在日本人的食肉文化里,哪怕“豚丼”再受欢迎它的身份可能永远只是“一道好吃的地方特色菜”。但现在地方美食早已一跃成为日本全国吃货都喜欢的国民料理。
2015 年,东京一家名为“豚大学”的“豚丼”(猪肉盖浇饭)料理店成为了热议,它家的特大碗猪肉饭有 300 克猪肉、700 克白米饭,吃完这 2 斤的猪肉饭你也就能够从“豚大学”本科毕业了。
“丼”是一个日式汉字词,意思是“盖浇饭”。日式盖浇饭里最有名的莫过于“牛丼”和“亲子丼”,“豚大学”能如此受到欢迎,还要从威胁到“牛丼”国民料理地位的“豚丼”说起。
“豚丼”本是北海道十胜地区带广市的特色料理。在北海道拓荒时代一个名叫依田勉三的人带着四头猪进入带广拓荒,故而带广的养猪业十分发达。1933 年厨师阿部秀司想做一道符合日本人口味的西式料理,由于带广极易获取猪肉,最后他发明了烤制猪肉片后辅以酱汁调味的“豚丼”,渐渐地美味又容易烹饪的“豚丼”进入了带广人的日常菜谱之中。
在日本人的食肉文化里,牛肉可以说具有着压倒性的存在感,所以哪怕“豚丼”再受欢迎它的身份可能永远只是“一道好吃的地方特色菜”,但 2004 年的疯牛病风波让全日本吃货都认识到一件事情:原来猪肉饭能这么好吃。
由于受到疯牛病影响,吉野家、松屋等“牛丼”连锁店不得不面临牛肉短缺的窘境,作为“牛丼”的临时替代品“豚丼”就这么出现在了各家店铺的菜单上。刚开始时人们还嫌弃“这不是我们要的那个味儿”,但吃过之后纷纷表示“虽然不是熟悉的味道,但一样很好吃”。
为了让消费者接受这名“替补队员”,吉野家不断尝试着更能令食客们喜欢的口感。猪肉需要比牛肉更长的烹饪时间,否则酱汁很难入味并且一同熬煮的牛蒡的味道也会喧宾夺主。于是吉野家选择减少牛蒡多放些洋葱来确保蔬菜的量,同时把酱汁调整为更为甘醇的口感。谁也不会想到在牛肉恢复正常供应后,当食其家在 2009 年率先宣布要停止“豚丼”供应时,食客们的反应变成了“不要取消啊,我们快去吃猪肉吧”。
松屋是日本“牛丼”连锁三巨头里最后一家停止供应“豚丼”的,消息公布的第二天新宿某家松屋的“豚丼”的销量差不多比平时多了一倍。感受到吃货们对“豚丼”的喜爱,吉野家与食其家先后恢复了“豚丼”供应,现在“豚丼”的销量已经达到吉野家全部销量的 50% ,最初的“替补队员”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主力队员”。2015 年 4 月再次恢复提供“豚丼”的食其家甚至还因为猪肉太少被投诉货不对板而上了新闻。
现在很难再说“豚丼”是“牛丼”替代品,原本的地方美食早已一跃成为日本全国吃货都喜欢的国民料理。
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豚丼”料理店竞争十分激烈,“豚大学”可谓是出奇制胜。不少日本年轻女性觉得跑去客人以男性上班族居多的“牛丼”连锁三巨头吃饭不够洋气(尽管白米饭上铺了满满一层肉也着实不符合日本年轻女性对可爱的追求)。
除了常规的吧台席,“豚大学”还设置了双人席和四人席,哪怕女性一个人进店里吃饭也不会觉得太过尴尬。以量大闻名的“豚大学”还提供更适合女性的小碗“豚丼”,所以女性不必担心吃盖浇饭的自己太过豪迈。“豚大学”还流行起在“豚丼”上淋一碗茶渍(味噌与渍菜混合而成的汤)的新吃法,会玩的还不仅于此,倘若你能吃完特大碗“豚丼”,“豚大学”会向你颁发学生证,如果能吃比特大更大的“豚丼”还能收获“硕士”与“博士”的头衔,也就不难理解“豚大学”为什么能在网上受到肉食爱好者的追捧了。
本文来源:好奇心日报,由餐饮界(微信ID:canyinj)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