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的“护城河”距离星巴克还有多远?|思考专栏

餐饮界 / 两只鱼 / 2017-11-21 22:23:00
距离喜茶的疯狂已经过去大半年,网络上造神式的鼓吹也好,阴谋论的踩踏也罢。对热点事件的思考和研究的价值往往就在于:拨开云雾见天日。

距离喜茶的疯狂已经过去大半年,网络上造神式的鼓吹也好,阴谋论的踩踏也罢。对热点事件的思考和研究的价值往往就在于:拨开云雾见天日。总是会有不少人把外国的星巴克与中国的喜茶拿来比较。

参某认为喜茶与星巴克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本文以星巴克为研究对象,从护城河的角度提出对餐饮行业成功典范的思考,并分析星巴克与喜茶的经营模型。

餐饮行业的护城河难题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

护城河是巴菲特提出的一种特有的投资概念,是指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被模仿和替代的竞争优势。

就餐饮行业而言,每年的行业走势波动很大,其中存在许多潜在的难题:

1、消费者不存在转换成本

2、行业竞争激烈

3、低进入壁垒

购买一杯喜茶的机会成本约为110元,排队对于理性人而言并不可持续。超额利润吸引新进入者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目前北上广深四地饮品店数量之和已过2.5w家,竞争激烈。

星巴克的护城河

一般在讨论护城河的时候,既要定量考虑财务因素,也要定性看待竞争优势。

在定量上,对于星巴克的理解是经济利润创造,即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显著 > WACC(相关数据参照下图),且将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保持在20%以上,亦显著于主要竞争对手。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

在定性方面,星巴克护城河来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庞大的零售网络

2014年星巴克全球各区域竞争力排名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

以上数据显示,这不仅仅是全球75个国家超过2.5万家门店,也是全球超过100万个销售网点。截至FY17H1,美洲区域共有16058家店,占比61.4%;EMEA地区(欧洲、中东、非洲)共2783家店,占比10.6%;CAP地区(中国和亚太地区)共有6933家店,占比26.5%。据统计,2014年星巴克占据全球专业咖啡馆40%以上市场份额,且在美国、中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市场份额超过50%。

星巴克公司主要是以直营门店+特许经营两种模式来开拓疆土,目前两种模式的门店比例约为1:1。但在此期间,星巴克在面对着经济文化差异时,采取了授权、合营、联营的模式进行摸索,并在合作时即约定合约结束后公司有权收购合营/联营公司全部股权。

2、从轻奢品—大众消费品—瘾品

无论是70年代的美国,或是21世纪初的中国,现磨咖啡都是少数人的消费,星巴克更是属于小资级别的轻奢品消费。而到了今天尽管客群仍然以白领为主,但是星巴克的定位已从远观而不敢亵玩的轻奢品,转变成大众消费品,甚至成为部分人群的必需品,也就是所谓的瘾品。

3、高品牌价值

对餐饮行业而言,难以建立护城河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低进入壁垒所导致的激烈竞争,且叠加转换成本确实导致的价格战,如果品牌不具备高价值和定价能力,则很可能在价格战中被打败,或无法弥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更难以实现跨市场复制。

星巴克的高品牌价值主要源于口口相传。这里必须强调其产品和体验的定位,对于中国大部分的消费者而言,星巴克的确是最早出现的家与办公室之间第三空间的存在,是朋友会面、客户交流等行为在合理价格范围内的最优选择。且有趣的是星巴克的品牌机制从没因公司扩张而下降,相反却呈现网络效应。

喜茶离星巴克还差几步?

文首部分提出了关于喜茶的问题,其带来消费者关注的同时,背后的超额利润也在吸引竞争。那么最后,从护城河角度,我们再来看看喜茶的价值,其取决于:

1.它在当前所创造的价值量

2.它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后一个问题取决于护城河,那么针对前一个问题,带大家看一下要成为星巴克,喜茶还有几步?

对于喜茶未来的发展,参某觉得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

1)渠道上,中高端商圈的成本压力是否是常态能够承受的?

2)产品经营方面,能否实现从轻奢品到大众日常瘾品的过渡,能否有效提高产品组合?

3)服务体验能否优化?打造真正的“第三空间”

4)是否能从“甜甜圈经济学”的营销到口碑营销?

5)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来源:餐饮界,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