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月入过万,他却决定不做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专栏
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遇到了位老朋友,刚一见面就对我说:“年底找店的人多吗?帮我把店转出去吧,我不想干了,太TM累了。”
听到这话,我感到十分好奇。这个老板开的是一家蛋糕店,每个月的收入也不少,除去房租、物料、水电等成本,每个月基本上都能净赚1万多块,这个收入在三四线城市应该说是还不错了。为什么突然就不想干了呢?
我就问他:“你的店生意还算不错,怎么突然就不打算做了呢?”
她满脸无奈的看了我一眼说:“这个蛋糕店的生意确实好,因为赶订单两三天不睡觉都是常有的事。有一次顾客一下子定了10多个蛋糕,第二天就要,我害怕订单被别家抢走,就应了下来,熬了一个通宵才把蛋糕做好,这一晚上我才赚了200块,第二天我还要接着开门营业。就这样,生意还是不赚钱,因为我们是三个人合伙,一个月一万多的利润,平分下来一个人连4000块钱都不到,关键是太累了,开店才一年,我感觉我就老了10岁。”
我说:“生意这么好,你可以请人啊,你们几个出资人做股东,把店里的事交给员工不就好了,这样既可以赚钱也不用那么累。”
她摇了摇头说:“我也招过学徒,可你不知道啊,现在的年轻人一点苦都吃不了。我一共招过三个人,其中两个做了没几天就不干了,另外一个倒是肯吃苦,但学成没多久也走了,直接开了家和我一样的店,果然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啊。”
“为了改变盈利模式,我曾经尝试着把价格提高,想着从每个产品上多赚点,减少销量,我也就没那么累了。提价没多久我就发现我错了,现在市场竞争太过激烈了。我的产品比较大众化,我提价了别人价格不变,我一点竞争力都没有了。除此之外,经常还有新店加入,每家新店开业都要压低价格做一波活动,带走一波客流,我真心是有苦说不出啊。”
这个老板的一番话基本说出了现在餐饮的两大难点:首先,餐饮本身就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只要稍微有点手艺,再选个不错的位置,生意都还可以。但由于门槛过低,竞争对手过多,这也导致了整个餐饮行业的利润变得很薄。
其次,餐饮也是一个需要勤奋的行业,不仅每天起早贪黑,而且基本全年无休。这在中餐里表现得异常明显,机械化和标准化的缺失使其必须依靠人力,这对开店者的组织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既然知道了这两大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没有门槛就塑造门槛
行业门槛这个东西很有意思,门槛高的行业很难进入,可一旦进去了基本就可以躺着赚钱,比如在中国处于垄断地位的石油化工、银行、通信的行业,哪一个国企不是躺着吸食人民的血液;而门槛低的行业进入很容易,想赚钱就比较难,餐饮就十分典型,只要有一个产品爆红,所有人都一拥而上,进入的人多了就开始打价格战,最后谁也赚不到钱,最近两年的小龙虾、潮汕牛肉火锅、酸菜鱼都是这样的例子。
餐饮门槛低是既有的事实,但并不是所有的餐饮都不赚钱,海底捞、西贝这些公司不也是赚的盆满钵满吗?没有门槛就要塑造门槛,让别人达不到自己的水平,而品牌化是唯一有用的技巧。
品牌可以为餐厅带来额外的溢价,比如火锅中的海底捞、快餐中的麦当劳,人们一提到这些品类就会想到他们,占据消费者的心智本身就是一种门槛,甚至比其他门槛来的更加稳固。像上文所述的没有品牌的小店,价格很难提起来,利润上承受压力,最后就越来越难做。
标准化的餐饮
中式餐饮难以标准化使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未来人力成本会越来越高,这对整个行业都是一大挑战。
面对餐饮业这一难题,市场上出现了两套解决方案,一种是以真功夫为代表的标准化中餐,另外一种是以海底捞为代表的服务型企业。这两个企业各有所长,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活得很好。
真功夫主打中式快餐,拥有超大规模的中央厨房,门店产品的操作流程标准化程度高,出品十分迅速,所以它一般出现在车站等人流密集且对口味没有太高要求的地方。由此我们看出,中餐的标准化很难兼顾味道,所以这类企业一般只能从事快餐,其他类型餐饮的标准化流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海底捞主打服务,我曾经也去海底捞吃过几次,它的味道真心不敢恭维,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餐饮第一品牌。优质的服务可以附加很多溢价,看一看海底捞火锅的价格就知道了。在火锅界,海底捞处于鄙视链的最顶端,高端的形象能吸引更高的消费,自然也就不会惧怕人工成本。
本文来源:铺铺旺,由餐饮界(微信ID:canyinj)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