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互联网餐饮,就是痛点,刚需,高频,做平台?专栏
开始出现在餐饮界中。
但是在吃饭这件事儿上,只要是做高频消费、做平台、轻资产,就绝对不会错?
细思量,莫盲从
你认为当下餐饮要做“小而精,小而美”的类型,但是西贝等重资产模式玩得火热;
当下都在说做“平台、共享精神”,但是做平台的黄太吉依旧玩不转。
你说高频消费品一定比低频赚钱,但是婚宴做得盆满钵满。
▲消费频次低,不代表利润少
餐饮行业顶层设计中,有很多悬而未决的谜团。
以下这三个概念,往往是“餐饮界先进生产力”的象征。
但是,它真的适合你吗?
1.高频
餐饮业中,餐饮人会优先抢夺高频消费市场。
因为:消费频次高,复购率就高,来钱就快。
“高频、刚需、痛点”这六个字就代表了正义,被不少餐饮人奉为真理。
在餐饮界:快餐、外卖品牌正是高频的代表。他们解决了上班族没时间吃饭的痛点,具有高频的特征。
所以很多资本都聚集在“黄太吉”、“kao烤肉饭”、“甜心摇滚沙拉”上。
如此说来,低频的消费品就没有出路吗?
读sir认为,低频消费产品的价值在当下被低估,实际上,做低频产品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要澄清:低频不等于非刚需,很多需求虽然频率很低,但是却是非常强的需求。
譬如:各种婚宴、寿宴、家庭晚宴等。
虽然这种场景下,消费频度不高。在用户基数足够大的领域中,单个用户的低频乘以巨大的人口乘数,最终会获得超额回报。
同时,低频消费市场竞争相对少,客单价和毛利率会更高。
因此,即使是低频。如果能够提升品牌质量、打造口碑。依靠低频消费、高客单价同样能够活得非常滋润。
2.轻量级
宋记香辣蟹、土家烧饼、小笹羊羹……当下日入斗金的店面,仿佛都是轻量级的餐饮品牌。
这些店面在品类、店铺面积上虽然很小,但是产品精致。
小笹羊羹3平米的店铺,年入2300万元。
▲小笹羊羹一坪奇迹
轻量级餐饮品牌扩张成本较低,容易迅速地获得比较大的规模。并且试错成本较低、产品迭代速度快,即使是失败了也能够迅速地推倒重来。
豪大大鸡排,便是凭借轻体量快速扩张,赢在了规模。
那么,轻量所代表的“小而精、小而美”难道就成了餐饮唯一的正确玩法?
其实不然。
虽然重资产的公司天然具有扩张较缓慢、资金需求量大这样的特性。
但是如果能够通过资本构筑起自身的护城河,提高行业的新进入门槛。从长远来看,这样的企业更能够成为时间的朋友,在行业竞争中走到最后。
3.平台
“Uber没有一辆自己的车,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Airbnb没有一间自己的房,却是世界上最大的酒店。Amazon没有线下实体店,市值却超过零售巨头Walmart……这一切都归功于平台的力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餐饮人也开始使用“平台”这个词。
赫畅做工厂店,接入其他品牌供应链,释放产能。
▲Airbnb没有一间房,却是很大的租赁平台
为什么大家不喜欢做店铺,而做平台了?
其实对于大多数想建平台的老板而言:“建立实体店铺太费劲儿,运营的各个方面都让人操心。但是有平台了,让别人开店,自己就能躺着赚钱,很省事儿。”
▲你所站的位置,才决定玩法
但是,平台真的能在餐饮界玩得转吗?
就目前来说,做平台还是要靠烧钱、资源,做平台之前还需要掂量自己的实力。
同时,也并非所有的东西都适合共享。在餐饮这件事,自营体验或许比平台体验更好。
餐饮到底怎么玩,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出发。餐饮人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保持独立思考更加重要。
这3个互联网思维虽好,但它真的适合你吗?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