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咖啡陷“红海”,远征东南亚能得一线生机吗?专栏
韩剧依旧在火,韩国咖啡却正水深火热。咖啡陪你,在韩国本土也接连亏损、关店80余家,日前被收购38%股权,远征东南亚市场;咖啡滴乐也在去年裁员20%。
韩国近年咖啡馆数量激增,人均咖啡馆数量已超过美国西雅图和旧金山。而餐馆及7-11便利店的“平价咖啡”供应,又加剧了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韩国人快不够用了。
1、咖啡陪你韩国本土亏损、关店,韩国咖啡陷入“红海竞争”
经常听业内人士感慨:咖啡陪你在韩国本土是个好牌子,不过是在中国做砸了。现实的情况是:咖啡陪你在韩国本土,去年第一季度亏损达33亿韩元,分店数由2014年的930家减至今年3月的850家。但问题不止出现在这一个品牌身上。另一家由“野蛮女友”全智贤代言的连锁品牌Cafe Droptop(咖啡滴乐), 2015年底在本土约225家门店中,裁减了约20%员工。
在韩国,咖啡行业正进入“红海厮杀”阶段——据路透社5日报道,韩国大中城市的商业区,几乎每两栋楼就有一家咖啡馆。从Korea Contents Media统计数据看,韩国连锁和独立咖啡馆的数量从2011年的1.24万家增加至2015年的约4.96万家,增速远快于咖啡总消费。仅首尔一座城市,就拥有超过1.7万家咖啡馆,算下来每一万人约有17家。
要知道,星巴克的家乡西雅图以及旧金山,每一万人才分别有15和14.7家咖啡馆。而韩国人均咖啡消费,又仅约为美国人均消费量的一半。
另一方面,韩国的炸鸡馆和便利店等经营场所都有低价咖啡供应。7-11等便利店提供1000韩元(约5.6元人民币)一杯的咖啡,更激化了韩国的“咖啡战争”。Ediya是韩国以门店数量计最大的咖啡店运营商,拥有约1800家门店。近期正频繁召集员工商讨策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如果以那个价格销售,我们的门店拥有者赚不到任何利润。”同质化与饱和度,让在本土市场繁荣趋近顶点的韩国咖啡,逐步陷入“价格竞争”的低维度,一时难以打破红海僵持的现状。况且,这“海”本身就不大。
2、出路:在中国陷生死魔咒后,远征东南亚
小编了解到,不久前,新加坡和印尼食品企业的合资公司收购了Caffé Bene 38%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看来下一步,咖啡陪你要将重心放在东南亚市场上了。
匹配韩流“k-pop”文化输出,韩国咖啡的海外市场集中在亚洲地区。2013年前后,开始集中发力。中国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更成为韩系咖啡“兵家必争之地”。然而无节制的扩张,脆弱的管控体系,在短短三年时间内,韩系咖啡门店关张、加盟商跑路的消息便不绝于耳。典型的咖啡陪你,这个在韩国据称“占据70%市场份额”的品牌,曾在中国创造一年内开店500家的奇迹。直至2015年初,其团队仍表示继续在全国开设400家店,实现“千店策略”的二期落地。
而如今,咖啡陪你在国内市场名存实亡,只留下苦苦支撑的个体加盟商自由生长,希望在倒掉之前尽可能弥补损失。另外,动物园咖啡不断冒出的“加盟商跑路”新闻、豪丽斯咖啡拖欠货款被堵门拉横幅......
负面新闻远比“后裔、星星、鲜花、公仔的偶像剧场景”更为醒目。
规模快速增长下,管理把控不足等问题,让韩系咖啡只得面对着被自己“玩坏”的残局。
3、反思:韩系咖啡“凉了”,它教会我们什么?
在咖啡陪你上了一堂满是血泪的实践课后,韩系咖啡在中国市场逐渐趋冷。“难兄难弟”ZOO COFFEE决定放弃执行了8年的加盟拓店模式,不再开放新的加盟入口,保持与现有加盟商的合作。MAAN COFFEE在合作伙伴及开店的选择上极为谨慎,一般要求对方至少拥有承接10家门店的实力。
无论韩系咖啡未来兴败如何,其从火爆到冷静的际遇,都给国内咖啡市场提了个醒:
对品牌而言,如何“满足细分市场的场景体验需求”;如何放下姿态,通过本地化口味改良,将产品打入消费者内心;如何结合热点、明星风潮跟进营销?这些都值得学习。
另一方面,如何通过加盟方式扩张?如何评估品牌管控能力?如何提高门槛以降低品牌受损风险?这些更值得警醒。
对于渴望通过加盟入行的个体来讲,避免大品牌带来的“盲目信赖症”,通过合理的成本预算与收益预期来评估风险是必要的。
本文来源于咖门,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