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厨房+外卖”易死,“+外带”能活吗?专栏
前不久,外卖品牌“大师之味”在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发出的告别信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看来,外卖品牌的倒掉不是资金问题,不是人员问题,本质上是模式问题,商业模式不对,整个资金结构和组织结构都会不对。我坚定地认为,外卖在餐饮行业的比重不会太高,以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为什么呢?
外卖的两大限制、两大瓶颈和四大坑
因为外卖有两大限制和两大瓶颈。
时间限制:用餐高峰期太集中,工作日、大中午需求旺,时间短,其他时间非刚需、太分散。
地域限制:需求区域性太集中,大城市、CBD商圈需求大,小城市、社区需求不强烈。
口味瓶颈:外送过程影响口感,从制作好到客户吃到嘴里中间的时间越短越好。
成本瓶颈:都说房租高,可人工更高,外送不要人?外送的效率相当低,不收配送费或者低收费不长久。
外卖有四大坑,早晚要遇到。
互联网的坑:互联网能提高外卖效率、提高客户体验,没错,那怎么是个坑?就是因为互联网的好,才让不少人跳进互联网外卖的坑里,因为互联网在信息不对称领域有着极强的优势,可外卖属于本地化、信息对称的领域,互联网的优势发挥不那么淋漓尽致。众所周知:成熟餐饮企业是没有暴利的,之所以有的餐企有暴利那是因为他还没成熟。餐饮企业的利润都是精打细算出来的,互联网的烧钱模式行不通。烧掉那么多钱的坑谁来填?消费者?商家?一般互联网思维做餐饮的餐厅开源节流,节流末流。
产品的坑: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外卖,基本上90%以上的产品都不适合外卖,不适合外卖的产品硬是搞外卖,伤了客户体验最后伤了自己。适合外卖产品的基本特点:口味相对稳定、价格相对适中、安全相对好控。口味配送过程变化很大的产品不适合,比如说烧烤、汤面;价格太高太低的产品不适合,比如说牛排和包子;食品安全不好控的产品不适合,比如说沙拉凉菜、生食海鲜。
安全的坑:不管是网络订餐许可证还是纯外卖许可证,为什么很难拿到资质?因为相对于现制现售的食品外卖多了几道环节,而且这几道环节对食品的安全影响还不小。配送温度和时间、包装材质和设计等等都是坑,这些坑你早晚都要面对。也许做小了没人管或者不出事,大了之后呢?先发展再治理的方式在餐饮行业行不通,一个防不胜防的安全事故就会让你受伤甚至死亡。
配送的坑:保温的效果、配送的时间、冷链热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入研究和优化。突破不了瓶颈,跳不过坑,你的外卖有什么壁垒?没壁垒只能陷入价格战、补贴战。
外卖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工程,不是送一下餐这么简单。中国做外卖的应该学学美国达美乐,那么多餐饮类别里选了披萨,产品适合、价格合适,合理布局,研究饼的厚度、料的差异、量的大小,连包装都有专利,不断优化包装和运输保温,送达时间和距离,客人二次加工便利程度,二次加热的说明,饮料的配比等,基本上到家的饼和堂吃的差别不大。一年几十亿美金营业额,国内餐饮企业哪个能比?
哎呀,话又多了,不过看来看去上面也没废话啊,除了现在这句话。
为什么外卖不如外带?
先举例:711、全家、罗森等便利店现在就是中央厨房➕外带的模式,牛逼不?店多不?
这种模式的的好处是:投资小、员工少、效率高、拿证好,准打枪、稳拿刀、刀枪并济武功高。下面看图:
对比下外带和外送的效率:便利店里面两个员工一中午几百份盒饭轻轻松松,还有其他饮料和便利用品销售,可是几百份盒饭要是外送需要多少人?
对比下外带和外送的成本:便利店面积小、房租总体成本比外送人员工资总额低得多,全天时段营业,一个盒饭便利店才卖十块,你配送成本都差不多十块,怎么比?
对比下外带和外送的时间:便利店求的就是便利,饿了下楼买了就走,不走的话现在便利店还有座位可以吃,时间自己掌握,潇洒走一回。外送时间不好控,等你等到人心痛、等你等到得胃病。
现在中国的外卖大部分都是技术实力是太差,壁垒太低,对模式,产品,品味,保温,运输方式都没有深入研究,一味追求规模,到最后形成了"规模不经济"的模式。补贴有量没利润、不补贴没量没利润。
不过门店➕外卖还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因为两者是有所补充的。
有人说未来无人机和机器人送餐可以解决人的问题,未来是多远?有这个牛逼技术还用干外卖这种苦逼的活?
中央厨房不管+啥,未来的中央厨房肯定不是现在模式的中央厨房,现在模式的中央厨房大部分都是中央工厂。中央厨房未来会细分、细化。会走到田间、会走到繁华。敬请期待下一篇:外卖如何做系列之:中央厨房的未来之路!
本文来源于餐饮匠人,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