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大牌纷纷开小牌,子品牌的未来究竟走向何方?专栏
企业做大了,就希望自己的产品覆盖到更多的消费者。现有业务增长乏力了,也需要开拓新的业务。于是,企业子品牌随之而出。
餐饮也是如此,出于高端餐饮转型需要,2013年9月,净雅食品股份属下子品牌“么豆捞”悄然挺进北京餐饮市场。其以传统火锅的形式、渔家海鲜的新鲜品质,融入广东老火汤的底汤理念,打造精品海鲜火锅,填补了北京市场空白。同年,企业高调实施战略板块扩充,对外宣称将在北京、济南、郑州、沈阳、青岛等地区开设10余家门店。
无独有偶,“炉鱼”异军突起,作为外婆家餐饮管理公司的子品牌参与到各种争夺战当中,战火越演越烈。随后,市场上演了一场大牌餐饮的子品牌割据战。
三年之后,这些子品牌发展状况如何?市场的反馈是最有权威性的。站在当下,我们回头来看这两个知名企业的子品牌推进之路及现状,并为大家解析餐饮企业母品牌与子品牌的关系。
企业运作子品牌最成功的,莫过于日化国际巨头宝洁和联合利华。P&G宝洁这个企业品牌就为飘柔、潘婷、海飞丝、玉兰油等子品牌提供了优质的品质形象,而子品牌则重点塑造产品特点和品牌文化形象。联合利华在旗下所有品牌的广告最后打出“有家就有联合利华”的字幕和标识后,力士、夏士莲、和路雪等业绩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华为作为世界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其推出的P系列、荣耀系列、Mate系列手机于2015年超越小米,成为国产手机第一大出货商,也为其他行业指明了一条异军突起的道路。
近年来,站在风口上的餐饮企业,自然也对这些标杆企业的运作理念有着直观的认知,也在有意无意地向他们学习。
依旧火爆的炉鱼,式微的么豆捞——你付得起空白市场的教育成本么?
我们看到的现在的市场状况是——定位高端海鲜火锅的“么豆捞”在消费力下降的大环境之下,经营进入瓶颈,而外婆家的“炉鱼”则在风口上越发飘扬。我们从这两个品牌经营的内涵——细微需求与消费体验的微妙关系,揭开餐饮经营的未知领域。
“么豆捞”填补精品海鲜火锅市场份额,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与季节性。
我国南北方餐饮习惯有着明显的差异,南方重鲜,喜清淡,并配合色香味形等典型粤菜风格。北方重味,喜浓郁。因而,细分市场子品牌,地域的选择尤为关键。空白市场需要较高的培育成本,特别是消费者饮食习惯的培养是个长久的过程,并非能通过商业模式的推进在短期内完成转化。尝鲜只是短暂的效应而已。
在装修风格上,“么豆捞”主打商业人群、白领、品质家庭,但门店及大堂装修却更多运用了适合北方菜系的色调,灯光柔和偏黄。这与商务人士明朗的个性需求有明显出入,同时,部分食材的性价比有待提高。
个性化是子品牌的最大痛点,在决定推广之前应考虑地区适应度问题。这也许是“么豆捞”如今只是处于维持状态的一个市场正常反应而已。
“炉鱼”则以川菜为基调,符合北方人的普遍喜好,其人群定位是情侣约会、家庭聚会、朋友聚会、休闲小憩等随便吃吃的场所。
我们不难理解,两者的市场群体研究是两个不同的手法:前者注重研究消费习惯,健康品质宣导,后者注重场景营销。两者各具特色,后者的优势是能更多借助外在精准的人群消费定位确立经营导向。
所以,我们回到原点,思考当下的问题:
餐饮企业为什么要做子品牌延伸
短暂告别传统,因为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成功如苹果,也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消费者的“喜新厌旧”。没有顾客希望一直以传统的消费方式接受以往解决生理需求(填饱肚子)的事情。物质充裕的当下,中西文化充分交融后,消费群体开始了审美疲劳。此刻,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味道,而常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味蕾。
为了解决如何延续个人感官故事内容的补充,企业需要提供不同载体,给食客更多的遐想空间。故而子品牌得到了更多的市场运营前景。各行业不乏成功案例,也为餐饮人提供了更多想象和运作的空间。
主品牌与子品牌的微妙关系
子品牌之于主品牌,更多的是细分补充,也是不同领域的扩展。从单一王者经营,到多样化体验关怀,经营者希望满足消费者的持续的新鲜感,不断带给消费者惊喜。
从以往的成功案例中不难发现,餐饮企业在发展的中期开始更多地向不同的细分板块进行拓展,务求将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内做到极致,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最终解决“离顾客最近的地方”的核心问题。就是说,子品牌能让你有新感受,有味觉新触动,有传统以外的私人情感空间。而你能感受到在主品牌的人性关怀下子品牌尊贵的那种细微触动。你能在餐饮企业的不同载体上得到需要的酸甜苦辣,而不用花费更多成本去寻找更多体验,最终将时间停滞定义为“唯一”。
在操作模式上,主品牌与子品牌在消费认可度上存在着惊人的微妙关联。而无论侧重于哪种情感关注度的变化,服务类型及精准性、消费商品(菜色、菜系)的特定差异,都无法动摇两者的情感归属。尽管很多企业出于独立品牌运作的考虑,有意隐蔽主品牌与子品牌的关系,但在互联网造成的无隐私环境中,对消费者而言,这种关联终会显现。强调主品牌和子品牌的关系,或隐藏两者的关系,要看运作者对企业战略的整体界定,各有利弊。
外婆家已经推出了动手吧、锅小儿、炉鱼等8个子品牌,据反馈,基本个个火爆。
上海小南国推的南小馆定位于轻奢风,受到白领阶层的青睐。
而净雅除了“么豆捞”外,“净小二”、“阳光海岸”已经下线。
味千拉面的诸多子品牌,好像对主业的推进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消费者用脚投票是对企业想法真正的肯定或否定。
怎样让消费者从关注到喜爱子品牌
时代在往前走,文化需要个性,消费需要一个自我定制的空间。
有数据分析,超过90%的受访者都希望独立地在特定时间拥有自我的消费品牌观。简单的说就是我喜欢和我喜欢的人在喜欢的地方进餐,因为那个地方是我们这个阶层、人群的象征。子品牌推进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建立品牌化社群,而关键在于通过主品牌搭建、子品牌情感诉求引流,建立自我品牌个性的导向完成关注度,从而完善品牌社群化的核心战略目的。
从现阶段的几个热点开始,试分析一下子品牌牵引之路:
1.层次分明的战略梳理。
针对整个餐饮王国的延伸,及时对主次品牌进行经营策略分管。从大众化吸粉到精准细分。这样更容易区分聚焦人群对子品牌差异化的关注度。
2.喜爱是个性经营命题。
关注是好奇心,消费者是因尝新而来。而喜爱则是融入生活。转换成功的要素是,把握情感诉求,离顾客更近。
3.子品牌的另一个诉求面是:喜爱基于尊贵服务,而它(品牌)只属于自我任性空间。
很多企业在考虑子品牌时,从风格、菜色、引流手法、推广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最后却无法完成喜爱的转换。
究其原因,就是思维已传统定性,先入为主形成固化。而子品牌的提炼则是因应特定人群开展的,创新是主基调。
创新则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由心而致,用心感动顾客。
子品牌未来将走向何方?
品牌场景、个性定制服务、情感归结、工匠精神,上述四个词归结了个人对未来5~10年子品牌经营的4个要素。而这些要素归结到子品牌的价值上,就是销售、附加值、品牌、运营。
品牌场景经营将最终决定未来的企业战略布局。子品牌作为主品牌的有效延伸(改变以往补充的定义)将成为市场的主导。传统圆桌餐饮模式进入休眠期,而行业将树立更多定位精准、个性化强、经营多样的系列,为传统餐饮进行细分提供有效的见证。至于是自说自话,还是真正沉淀到消费者的心中,品牌、团队、运营理念,缺一不可。
因此,子品牌的未来将走向以下几个方面:
1.“10分钟完美生活圈”。
就是说,能在生活半径10分钟的路程内到达用餐地点,能最大限度地拉近与顾客的生活距离。组合的品牌社群化模式将离开商圈走进社区。而覆盖度将呈现密集型经营的状态。
2.“做您的餐饮管家”,而且是极致。
未来私人化定制将是一个主流方向,所以从食物菜色而言,终将回归“你说,我来做”的风格。并且将根据不同的接待场景(商务、聚会、周年庆等)开展风格定制。
3.“不仅仅为了经营”。
子品牌能成为未来市场的主体,关键点是要站在行业以外的高度思考,将其打造成微缩精品生活体验馆。而散落的市场风格布局又能围绕在核心文化创意方面进行打造,粗中带细,精雕细刻。
4.“走自己的路,你需要更多的伙伴”。
在过往经营案例中,不乏单项引资的操作手法,而市场更尊重资源渠道投资的概念。
因此,品牌需要更多在平面硬广行业、策划定制行业、餐饮学术研究机构、管理运营公司等核心硬件公司进行资源投资与置换,这样就能结合所有专业版块的优势资源,共同打造有效的“中国合伙人”模式,从而摒弃单一的市场资金扩充的大众化操作模式。
本文来源于一块儿开餐厅,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