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全国一二线城市咖啡品牌现状,看咖啡之路该如何走 | 数据专栏

餐饮界 / 佚名 / 2016-06-30 09:32:00
通过规模强化品牌认识,吸引更多消费者,几乎是每个餐饮品牌的憧憬。

通过规模强化品牌认识,吸引更多消费者,几乎是每个餐饮品牌的憧憬。而这条由新兴品牌迈向成熟品牌的路,却并不好走。

以咖啡行业为例,我们来看看全国一二线城市的业态分析。

本报告选取了全国12个一二线城市作为研究范围,采样品牌共达13990个,采样店铺达到20877间。

咖啡市场开店总体分析

1、数量:咖啡市场两极分化

咖啡业态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开店10家以下的品牌店铺数量占比高达77%。而在这其中,目前仅开有1家门店的独立品牌店铺占比就达到了61%。造成这种发展态势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咖啡业本身的进入门槛偏低。

另一方面,开店10家以上的品牌只有58个,品牌数量占比小于1%,但店铺数量却占比达到23%。这样的占比差距,充分说明了成熟品牌的复制拓展能力要远远超过其他的新兴品牌,从新兴咖啡品牌到成熟连锁品牌之路堪比独木桥。

2、城市:上海一枝独秀

上海作为海派国际大都市,在城市咖啡店铺数量“比拼”中一枝独秀。此外,成都、重庆、武汉、杭州这类休闲城市的表现同样值得广大咖啡业者关注。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海派城市、休闲气质的城市以及高知人群聚集的城市,对咖啡的需求空间较大。在目前独立品牌占据多数市场的现状下,连锁品牌在这类城市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及竞争优势。

3、商圈:咖啡品牌对商圈能级要求低

在本次统计的样本中,开设在城市级核心商圈的咖啡店数量占比仅为12%。与快餐品牌相似,咖啡品牌对商圈能级同样没有过于严苛的要求。基本上,有商业的地方就能有咖啡店。

4、购物中心:对咖啡品牌需求量有限

在本次统计的样本中,仅有13%的咖啡品牌入驻了购物中心,绝大多数的咖啡品牌选择成为街铺。

一方面是因为咖啡品牌对物业的要求相对宽松;另一方面,购物中心对咖啡品牌的需求量十分有限。因此,街铺便成为了大多数咖啡品牌拓展的主要战场。然而,在知名连锁咖啡品牌中,入驻购物中心的比例却有大幅提升的迹象。

连锁品牌咖啡光谱分析

在下面的分析中,选取了开店数量在10间以上的代表性咖啡品牌作为样本,深度分析这些咖啡连锁品牌领军者的市场表现。

1、数量:咖啡品牌强弱分化现象突出

开店数量在10间以上的咖啡连锁品牌样本量仅有58个,仅占总样本的0.4%,但市场份额却占到了23%。

其中开店数量排名前10的品牌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18%。尤其是星巴克,仅这一个品牌就占据了6%的市场份额。

咖啡品牌强弱分化现象突出,但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内,尚不可能出现强者垄断通吃的局面。

2、品牌:开店容易,扩张不易

在开店10间以上的咖啡品牌中,新兴的品牌仅有6个,占比10%。咖啡品牌开店容易,连锁扩张不易,想在短时间内建立复制模式,实现快速拓展更是不易。

@Some Coffee

面积区间:300-1000平米

人均消费:50元

2013年10月于上海开设首店的韩式咖啡品牌@Some Coffee,结合了韩式田园和地中海风格,打造人与自然、户外园林与温馨室内完美结合的舒适空间。目前已进驻深圳、成都、上海等城市。

MANGOSIX

面积区间:200-500平米

人均消费:50元

MANGOSIX在韩国已有100多家连锁店,于2013年7月在中国上海开出首店。该品牌以芒果饮料为其明星产品,咖啡并非核心产品。品牌拥有完备的周边产品线,以品牌吉祥物MANGSIK为形象的产品涵盖了玩具、服装、零食、文具等品类。2016年计划开设18家新门店。

幸福海岸咖啡

面积区间:100-300平米

人均消费:63元

品牌诞生于韩国济州岛的秀丽海岸,该品牌在咖啡厅内还设有儿童游乐区、电脑区以及书吧等配套服务。品牌计划重点拓展一二线城市。

Segafredo

面积区间:150-300平米

人均消费:40元

Segafredo定位为纯意大利咖啡,主营意式咖啡和小食,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均有布局,已入驻了上海静安嘉里中心、杭州西湖新天地等项目。

逸美时光咖啡

面积区间:200-500平米

人均消费:50元

逸美时光为传统咖啡品牌,主营咖啡及意面、松饼等简餐,设计风格崇尚自然文化,并增添了土耳其、东南亚风格的水晶灯饰,打造优雅的休闲环境。

Cocoa Colony

面积区间:70-80平米

人均消费:35-40元

Cocoa Colony并非传统咖啡品牌,而是将“砸着吃”作为独特亮点的巧克力品牌。其产品包括咖啡、饮品及甜点。已进驻上海来福士广场、上海百联奥特莱斯广场等项目。

3、主题属性:“咖啡+简餐”逐渐成为主流

主题创新方面,咖啡品牌尚处于市场试水阶段,绝大多数品牌仍是以传统经营为主。

另一方面,“咖啡+简餐”已成为市场主流。在58个咖啡品牌中,超过40%的品牌简餐属性更强,不以咖啡作为主打产品,比如上岛咖啡就是以西餐为主打。

26个简餐属性更强的咖啡品牌中,有10个为台系咖啡品牌。台系咖啡品牌的餐饮及娱乐属性更强,咖啡并非主营业务,部分品牌还包含棋牌,客群以就餐、娱乐活动为主。

4、城市:连锁咖啡品牌的拓展特征

连锁品牌咖啡最青睐北京、上海和深圳这3个城市,而广州、成都、重庆虽然在上文所述的店铺数量排名靠前,但相比之下,知名品牌商家进驻比例稍低,这也表明品牌商家的拓展进入会对城市经济与气质属性并重考量。

5、新兴品牌:上海咖啡行业发展领先

新兴品牌在样本的12个城市里,已经进驻了8个城市,其中全部新兴品牌均进驻了上海,并且其门店数量已经占到了新兴品牌门店样本(104家)的60%以上,上海咖啡行业发展远远领先于国内的其他城市。

其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城市就是成都,其新兴品牌进驻率仅次于上海,新兴咖啡品牌拓展可优先考虑成都。

6、商圈:咖啡品牌选址宽泛

在上文所述的所有门店统计样本中,将门店开在城市级核心商圈的咖啡店数量仅占比12%,而10家以上的咖啡连锁品牌,将店面开在城市级核心商圈的占比也仅有16%。

单独就太平洋、星巴克和COSTA这3个知名品牌来看,核心商圈开店比例也只比其他品牌高出了十多个百分点而已。

7、物业:非购物中心依然是主战场

根据前文数据显示,样本所有咖啡品牌入驻购物中心的店铺占比仅有13%,而开店10间以上的连锁咖啡品牌却有25%的门店分布在了购物中心里,上升了12个百分点。单就太平洋、星巴克和COSTA而言,其入驻购物中心的比例分别高达41%、39%和33%。

品牌复制能力越强,知名度越高,进驻购物中心就越成为品牌的优先选项,但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非购物中心物业依然是咖啡品牌拓展门店的主要战场。

8、购物中心:倾向引入“纯咖啡”品牌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纯粹做咖啡的品牌比“咖啡+餐饮”品牌进驻购物中心的店铺比例高出了20%。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购物中心对这类“纯咖啡”品牌的接受程度更高。

因此,咖啡品牌若以进驻购物中心为主要拓展方向,做好咖啡本身是品牌需要考虑的方向。

9、开关店分析:欧美品牌发展态势好

通过对品牌的总开店数和关店率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品牌的发展状况:历史开店数(圆的大小)能够反映品牌在行业的影响力,关店率(灰色部分大小)则可以反映品牌的发展阶段。

关店率最高的是3个较早进入内地市场的台系咖啡品牌:两岸咖啡、上岛咖啡以及名典咖啡;其次为2个韩系咖啡品牌:Coffee Bene和Zoo Coffee;而Mccafe、COSTA、星巴克等欧美品牌,以及太平洋咖啡等这一类香港品牌则发展势头较强。

10、国籍分析:欧美品牌市场拓展占有率高

在58个连锁咖啡品牌样本中,国内品牌最多,共有31个,其次是欧美和日韩品牌,中国市场三足鼎立局面已经形成固化。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品牌平均开店数为63间/品牌,日韩品牌为53间/品牌,欧美品牌为170间/品牌。欧美品牌的市场拓展占有远远高于国内和日韩品牌,其市场统治力在短期内仍难以撼动。

附录:店铺数量前20的品牌信息

本文来源于赢商网大数据中心,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