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元“高品质”到50元不敢吃,外卖究竟败给了谁?专栏

餐饮界 / 王宏扬 / 2016-06-30 10:13:00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不下30家外卖平台在今天之前倒闭。再次证明外卖市场所谓的全民狂欢,掺杂了太多被金钱补贴刺激出来的虚假泡沫。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不下30家外卖平台在今天之前倒闭。再次证明外卖市场所谓的全民狂欢,掺杂了太多被金钱补贴刺激出来的虚假泡沫。当一个又一个外卖品牌倒下,不得不怀疑曾经信守的那些市场空间与美好前景都被过度美化。到底是创业者太过自信,还是这个行业真的就是海市蜃楼?”

一大批外卖品牌相继倒下:比如来自德国的外卖超人,比如打品质牌的大师之味,比如长江以南的VC厨事,又比如在4月份刚刚暂停外卖业务的六膳门。而在这之前,我们熟知的楼下100、叫个外卖、小叶子外卖、飞猫送餐、易外卖等相继退出市场。

外卖曾经作为餐饮创业的首选项目,一度风光无限,虚假繁荣之后,倒闭声不绝,外卖品牌到底是败给了谁?

败给“更快”

1、“唯快不破”的伪需求

“更快”几乎是每家O2O外卖都想做的痛点。少了前端门店对出品的分流,看似能够更快的完成配餐,但主打“准时”压根就是个伪需求。

倒下的VC厨事用血淋淋的经验告诉大家:准时需要三次以上的体验才能有感知,其他部分没跟上,顾客根本没有体验到第三次的耐心。

VC厨事创始人刘长鑫说:“主打配送准时,那是平台商或者物流专业户干的,千万别自己去打,原因很简单,顾客本身点快餐就是图方便图快,哪怕你比别人快或者准时很多,但是顾客并不会因此而青睐你。”

2、订单缩减,让送餐员快不起

再者,对外卖平台的送餐员来说,快是缺乏动力的。过去,订单抢不完,动辄月薪过万,时间就是金钱。

今天,尽管外卖平台公司对送餐员开出了有诱惑力的薪资,比如美团、到家美食会3000底薪+抢单提成。

不愿透露姓名的“到家”送餐员告诉记者,他一个月配送了将近500单,减去200单的保底单量,每天最多抢到7-8单,上个月达到500单是因为其中包含了100单水果,而送水果的提成还不到送正餐的1/10。

当初动辄过万的月薪缩水到今天的4、5000元,大量时间花费在等订单上,同时6公里的远距离订单却没有更高的补贴,使得他们对“更快”缺乏积极性。

败给“品质更优”

16年4月29日,“高品”外卖大师之味倒下。按照大师之味留下的遗书所言,死于融不到钱资金链断裂。这只是量变引发的质变,那么量变在哪?

(倒下的大师之味也只剩一个logo)

1、从盈利的角度看

29、39元的法国鹅肝套餐或是组合而成的高逼格外卖,采购外国的原材料、名厨出品,固定成本居高不下,高端食材采购量小,很难形成议价优势。再加上与“高端”配套的包装和物流,运营成本也难以省下钱。

2、从需求角度看

真正对品质有需求的“精英人群”,真的会认为吃一份价格相对高的外卖就是健康吗?看似瞄准了白领对高品质餐的需求,但归根结底仍旧是一份价格高的外卖。即使受众人群可以下沉,但在29、39元的价格下,可替代的产品太多,并不能形成粘性需求。

败给“轻模式”

按照波特的一般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是竞争的先决。所谓的轻,于外卖,看似削减了前端门店的开支,但实际上也缺少了门店带来的自有流量。外卖订单持续增长还看不到隐患,订单一旦下滑,成本的压力就非常大。

因为To c的外卖企业,但凡有扩张野心,便面临区域越来越大,配送点越来越分散的难题,物流人力成本也随之陡增。

作为纯外卖,每新增一个用户,为了满足你就得新增一个配送员去满足他。即使使用饿了么、美团早期推广过的众包配送,由于品质、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服务都无法保证,想让用户体验好,除非自建物流。

由此看来,从自建门店换成了自建物流,其实并没有省下成本。

2015年,“外卖平台”强势介入,靠“补贴”把外卖市场做成了全民狂欢。

因为补贴,商家敢于大额满减,毕竟平台出80%,商家只出20%;因为补贴,送餐团队热情高涨,需求多的前提下,送得越快挣得越多,利益驱动下他们能保证时效;因为补贴,花十块钱就能享受美食的顾客也乐于靠外卖解决三餐。

于外卖链的三方来讲,没谁愿意跟钱过不去...

在大平台砸钱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刺激下,很多人看好无门店外卖的市场前景,比如去年某掌柜的看法:

1、外卖企业,去店面,甚至去厨房的轻资本打法,使得一个外卖站点日销20——50单即可完成盈亏平衡,快的话一个外卖站点能当月实现成本回收。

2、传统快餐店选址+装修,开店周期长、投入高,8——15个月回收还算快的。

3、外卖企业将通过更合适的风险控制方法,快速扑向全国市场。

然而,繁荣的背后,危机在顶峰时期已经凸显。

从本质看,这场激情的补贴大战,不过是源于资本的烧钱游戏。外卖市场巨大的泡沫已经产生,仅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家巨头,总估值已超90亿美元,甚至超越了全球最大的三家外卖平台GrubHub、DeliveryHero、JustEat之和。中国的外卖市场存在巨大的不合理性。

从表象看,过去的一年多里,“外卖”虽然解决了上班族的“温饱”需求,但补贴手段催生出的质量不一的中小餐厅,也让顾客对“外卖”形成了质量差、点餐“靠运气”的印象。

当补贴不再,用户的消费习惯,看起来也已不再是习惯……


(kao烤肉饭是典型的外卖+堂食合流)


 进入2016年,“外卖寒冬”降临。

1、流量锐减:今年平台不补贴,外卖市场快速萎缩,所有知名商户掉单50%起。

2、物流:成本快速回归到真实水平,8-12元一单的成本。单量少、毛利还大幅度缩水,绝大部分纯外卖品牌进入亏损状态。

(外卖寒冬来临)

外卖品牌腹愁者联盟创始人刘小冬告诉掌柜攻略:“由于成本结构的改变,对无门店外卖来说,过去的优势,在今年都讲不通了。整个外卖业态几乎找不到挣钱的品牌,这个跟是不是互联网+,是否互联网思维没有关系。是行业成本结构的问题。”

那么,外卖的出路在哪里呢?

攻略1:堂食+外卖合流

在4月份完成400万众筹的“六膳门”运营总监杨杨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暂停外卖业务,一方面是在进行中央厨房的升级,另一方面也正在筹开前端门店,靠前端门店自带的流量+外卖合流来适应市场,以期拓宽过去仅针对学生外卖的窄赛道问题。

攻略2:保证接触点一致

VC厨事刘长鑫说:“我们的营销表面上做得很好,看似系统性很强,很多人都知道VC厨事,特别是全国各地的同行,实际上我们内部认为我们的营销是没有聚焦点的,营造出来的主打点太散了,这是个大教训,同时,营销和产品的统一才能制胜!”

攻略3:外卖与传统餐厅共生

外卖品牌与传统餐饮巨头合作,为传统巨头输出统一的外卖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于掌柜攻略,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


媒体官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