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企管理扁平化:为什么你们都喊疼,他们却感到爽?专栏
成长倒逼管理
当餐饮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管理问题便会严峻起来。
当你拥有一家餐厅,可以轻易管理10个厨师,并且不用担心人员流失。
但是当你有一百家餐厅,管理1000个厨师的难度就会陡然上升。
所以餐饮界有种说法:开1家餐厅;开3-5家餐厅;开10家餐厅以上的玩法各不相同。
其中管理问题,更是制约餐饮品牌发展的秘诀。
传统的管理结构是金字塔型,虽然层级结构完备,但是信息流动慢。
然而面对移动互联网的三个“抢”:抢人、抢人的时间、抢人口袋里的钱。企业反应慢的结果,就是死亡。
于是扁平化结构成为许多大型企业的解决方案:
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加大管理幅度,使信息纵向流动快,管理成本低。
以相对少的管理层级,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扁平化管理的优点
海尔式的扁平化管理“人单合一”,将中间管理层差不多一万人,都转变为创业者。
对于拥有8万多人的海尔来讲,没有了中间管理层,反而变成一个创业平台。
任何人发现了需求,几个人就可以成立一个创业团队。
这样的海尔,反应速度自然快速。
反观IBM,最高决策者的指令要通过18个管理层,才能传递到最基层的执行者。
这也是为何IBM往往给人“僵化保守”感觉的原因。
餐饮行业中,也不乏一些靠扁平化管理成功的案例。
香天下的管理不是靠制度,而是把500多家店划归成小组的单位。小组与小组之间,店与店、片区与片区进行PK,化解了管理臃肿的难题。
同样,西贝也是通过“创业分部”机制将集团打散,以内部竞争的方式进行扁平化改革。
扁平化管理的优势会给餐企带来怎样的优势?
1、企业管理层次可以大大减少,控制幅度大大扩展
海尔集团将原来垂直业务结构转变成水平业务流程,使员工和用户需求连接在一起。
2、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提高
任正非说:“让一线直接呼唤炮火”,正是因为一线员工更了解市场。
扁平化让一线员工权利更大,增强企业的应变力。
3、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扁平化企业实行分权管理为主,权力中心下移的方式。
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
4、优秀的人才资源更容易成长
在扁平化企业中,管理层需要直接面对市场。在管理能力、人员组织等方面都会得到锻炼,因此成长更快。
5、有利于节约管理费用的开支
管理层次少,人员精简自然节省了公司管理成本。
扁平化重要,管理更重要
扁平化模式如此好,那为何很多大型餐企不愿用呢?
因为扁平化管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那些从传统管理模式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大型企业而言。
对于扁平化管理,执行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1、扁平化更要求提高管理水平
Facebook、微软等科技企业早就开始讨论:是否能通过扁平化去除管理。
谷歌曾经推行扁平化组织实验:
取消工程师管理者职位,营造类似于大学氛围的企业环境,希望以此消除级别障碍,提升员工创造力。
但这个实验刚一开始就没得玩:一大波员工跑来汇报芝麻大的琐事,从项目开支到个人矛盾,搞得一地鸡毛。
于是,“无管理”宣告失败。
其实,扁平管理不是不管理,反倒提高了管理。
因为底层管理者直接面对市场与员工,既要具备出众的业务能力、规划能力,又要扮演好教练和倾听者的角色。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在转变过程中,底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很容易跟不上,造成扁平化形似神不似的局面。
2、扁平化改革或许是毒药
海尔有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当初,海尔扁平化改革之时,面对着86000人的庞大体积。一旦改革出现哪怕一个微小的问题,就足够致命。
当初海尔下决心改革,或许正是出于一种壮士扼腕的心情。即便知道这么做有可能革了自己的命,也要走到底。
虽然IBM当时也想做扁平化改革,但考虑到手下几十万人,怕改革会出岔子。最终维持了这种臃肿的管理结构。
如今餐企大型企业,多半也是传统企业成长起来的。
传统大型企业虽然知道扁平管理模式是正确的,却不敢放手改革。
就如同晚清政府,虽然知道西方先进制度是对的。但是一方面因袭传统不舍改变;另一方面深知改革要引起巨大的变动,甚至要牵扯到自己的利益。
于是在得过且过中,慢慢被先进力量击垮。
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21世纪的企业的目标是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
任正非的华为、稻盛和夫的京瓷、雷军的小米等企业,都在以更“扁”的姿态,应变市场。
猎豹CEO傅盛说,“自我攻击是大公司持续保持活力的重要手段”。
作为餐饮老板的你,又将如何应对?
本文来源云餐网,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